[发明专利]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1333.6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干;张中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G08G1/081;G08G1/095;G09F9/3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发光 可变车道 车道标识 车道信息 车道 标志牌 车流量 图像采集装置 车道指示 管控系统 监控系统 交叉路口交通 采集 车辆通行 监控路段 路面标志 路面显示 图像信息 停止线 同步的 拥堵 平行 变更 检测 | ||
1.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LED主动发光车道标识组件,平行的设立于停止线前的各个车道上,具有显示车道信息的路面标志;
主动发光可变车道标志牌,所显示的车道信息与所述的路面LED主动发光车道标识组件在路面显示的车道信息相一致;
图像采集装置,间隔的采集所监控路段的车流量的图像信息;
监控系统,所述的监控系统根据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各个车道的车流量的大小同步的改变路面LED主动发光车道标识组件和主动发光可变车道标志牌所显示的车道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面LED主动发光车道标识组件密封在钢制的箱体,从上到下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钢化玻璃层、太阳能光伏板、聚光栅栏和光源板,还包括设置在钢化玻璃层和太阳能光伏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条和设置在光源板底端的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条;
在所述的光源板上布置在第一LED灯、包括或者不包括加热管,所述的第一LED灯和加热管按阵列的形式布置在光源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发光可变车道标志牌的表面为透明PC板,在透明PC板的外表面贴附一层具有显示所有车道标志镂空图案的反光膜,在PC板的下层对应镂空图案的位置按阵列的形式平行的设置了发射两种不同颜色的第二LED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与第一LED灯和加热管相连的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二LED灯相连的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根据所接受的中央处理器所发送的信息显示对应的车道信息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设立于不同交通控制路口的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信息同步控制同一交通控制路口同组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不同组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采用并联的方式与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同一交通控制路口与车道数目相同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的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采用并联的方式与中央处理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为选择性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处理器中还内置了依次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的图像存储模块、图像解析模块和数字转换模块,所述的数字转换模块将最终转换的数字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中进行分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矩阵排列的第一LED灯或第二LED灯选择性的通电,用于指示所在的车道为直行、左转、右转或者可掉头车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LED主动发光的可变车道同步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3cm,其表面设置了耐摩擦花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13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