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牦牛角性状因果突变的RFLP方法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7371.1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云;梁春年;阎萍;郭宪;丁学智;王宏博;褚敏;裴杰;包鹏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3 | 分类号: | C12Q1/683;C12Q1/6888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刘东亮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牦牛角 性状 试剂盒 种检测 位点 牦牛 琼脂糖凝胶电泳 标记辅助选择 限制性内切酶 毛细管电泳 基因组DNA 分子标记 检测试剂 酶切产物 突变位点 育种周期 基因型 选种 可用 酶切 突变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牦牛角性状因果突变位点的方法及试剂盒,该方法以牦牛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poaI进行酶切,再对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检测两个Indel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Indel位点与牦牛角性状完全相关,可作为牦牛角性状早期选择的分子标记。所以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试剂盒可用于牦牛角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性高,可以用于牦牛早期选种,缩短了育种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牦牛无角性状因果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
背景技术
牛角是牛科动物特有的组织结构,也是有效自卫和争夺交配权的有利武器。在驯化前,角对于野生牛非常重要,然而,在当前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模式下,牛角的存在不仅给饲养员和牲畜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在饲养空间问题上给养殖场带来了许多困扰,因此幼年时去角在现代化养牛业中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管理方式,但是这种方法会引起犊牛的应激反应,处理不得当还可能会引起病菌感染,不利于牲畜健康,而且是违背动物福利的行为。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在发达国家引起高度重视,欧盟启动了关于禁止动物阉割和去角的ALCASDE工程(Oliver, et al. 2009),因此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鉴定并培育无角牛新品种成为解决经济利益与动物福利冲突的最佳方法。
牦牛(
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对牦牛角性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7年Medugorac等发现位于1号染色体上两个插入缺失突变位点(P1ID和P219ID)为牦牛无角性状的因果突变,这两个位点位于OLIG2基因和C1H21orf62基因之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鉴定上述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对牦牛角性状进行早期选择,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CR-RFLP和毛细管电泳方法鉴定牦牛无角性状因果突变基因型的方法和试剂盒,以达到加快选育进程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牦牛角性状因果突变的RFLP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对牦牛P1ID和P219ID位点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第2步,对第1步得到的扩增片断采用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
所述的特异性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是指以下两对:
第1对:
上游引物5' GATGTTGGCTTGGAAGGGAA 3'
下游引物5' ATCCTCAGCAGTGATGGGCA 3'
第2对:
上游引物5' TCCATTGAAAGGTCGCTAT 3'
下游引物5' TTCCGTGATGGTACAGG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7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