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7575.9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8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侯峰;王磊;郭文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李薇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硼氮共掺 纳米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按照(90‑100):(1.3‑1.7):(0.5‑1.5)的质量比称量乙醇、二茂铁和噻吩得到混合溶液,再加入所述混合溶液1‑3wt.%的硼酸和2‑4wt.%的吡啶,在40‑60℃分散均匀,作为前躯体溶液;2)将CVD炉完全密封,持续通入惰性气体,以排除炉内空气,调节CVD炉升温至1100‑1200℃并保温2‑5h,为后续碳纳米管膜的生长提供恒温环境;3)关闭惰性气体,持续通入H2作为反应气至H2充满整个炉膛,再以3‑8mL/h的注液速率经过超声雾化装置,将步骤1所述的前躯体溶液以均匀分散的雾状液滴注入炉内,10‑30min后在炉膛底部收集到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所述薄膜的质量比电容为130‑150F·g‑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基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凭借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和表面微结构,使得离子嵌入深度小、行程短及嵌入位置多,具有良好的离子和电子的传输能力。对碳纳米管进行异原子掺杂,如硼、氮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碳纳米管的晶体和电子结构,改善碳纳米管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中,氮原子的半径与碳原子接近,掺杂后碳纳米管的晶格畸变较小,氮的引入为碳纳米管提供了一个自由电子作为载流子,从而提高其导电性。同时,掺杂后碳纳米管的导电性不再依赖手性和直径,而是完全取决于其化学成分。硼的价电子比碳少一个,在碳纳米管中引入硼源时,硼进入石墨晶格,从周围碳原子上吸收一个电子,从而使得碳原子的反应活性下降,减少了石墨层的氧化。同时硼的引入可以减少无定型碳的形成,提高碳纳米管的取向性。因此,可以通过同时引入氮源和硼源合成硼氮共掺碳纳米管,提高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目前,制备硼氮共掺碳纳米管的报道较少,且合成过程大都复杂繁琐,不能实现规模化,因此亟待一种能同时引入硼源和氮源的,简单有效的一步合成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采用浮动裂解一步制备法实现,具体的,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噻吩为反应促进剂,溶于乙醇当中形成前躯体溶液,通过超声雾化装置注入立式CVD炉内,催化剂颗粒浮在反应气H2的载气中,最终可以在炉膛底部收集到薄膜状的产物,使制备连续化、规模化。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相互交错搭接形成多孔网络结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50-70nm,所述碳纳米管的端口呈现出直径在80-100nm的球形封口;
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1,按照(90-100):(1.3-1.7):(0.5-1.5)的质量比称量乙醇、二茂铁和噻吩得到混合溶液,再加入所述混合溶液1-3wt.%的硼酸和2-4wt.%的吡啶,在40-60℃分散均匀,作为前躯体溶液;
步骤2,将CVD炉完全密封,持续通入惰性保护气体以排除炉内空气,调节CVD炉升温至1100-1200℃并保温2-5h,为后续碳纳米管膜的生长提供恒温环境;
步骤3,关闭惰性保护气体,持续通入H2作为反应气至H2充满整个炉膛,再以3-8mL/h的注液速率经过超声雾化装置,将步骤1所述的前躯体溶液以均匀分散的雾状液滴形式注入炉内,在1100-1200℃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在炉膛底部收集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优选为惰性气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通入H2的速度为700-900sc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的反应时间为10-30min,所述硼氮共掺的碳纳米管薄膜的形态为筒状类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75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