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6019.7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4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炜;黄之良;於建;冯海楠;张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8 | 分类号: | B62D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瞿卫军;王莹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后翼子板内 板结 | ||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及车辆。一种车辆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包括依次配合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部与后部一体成型。该翼子板内板结构由于中部和后部一体成型,增加了中部和后部的连接部位的强度,提高了后翼子板内板的强度和车身的强度,并且通过一体成型,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冲压模具,减少了焊点,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的,车辆的后翼子板内板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通常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制造然后通过焊接依次连接以形成后翼子板内板,这种结构不仅在焊接连接部位会导致强度降低,从而降低车身的强度,而且会增加生产步骤和生产周期,同时由于需要较多的冲压磨具投资,也会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中部和后部可一体成型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翼子板的中部和后部的结构需要分别制造然后焊接连接而导致的成本高、强度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其分别连接至后保险杠区域、C柱加强板以及侧围外板,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包括依次配合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其中,中部与后部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前部和中部通过焊接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中部和后部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后部被焊接连接到车体侧围的后保险杠区域。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后翼子板内板结构的、靠近车体内部的一侧与车体的C柱加强板连接,并且所述后翼子板内板结构的另一侧与侧围外板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分别通过焊接方式和胶粘方式与C柱加强板和侧围外板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中部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具有倾斜方向。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中部具有向车体的外部突出的突起,用于与侧围外板匹配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中部和后部具有沿其边缘向下延伸的翻边。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后翼子板内板结构的车辆。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包括依次配合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部与后部一体成型。由此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后翼子板内板的中部和后部焊接连接在一起导致的焊接部位的强度低的问题,增加了该连接部位的强度,提高了后翼子板内板的强度和车身的强度,并且通过一体成型,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冲压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身后部的示意图;
图2是车身后部另一视图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的截面图;
图4A-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体成型的后翼子板内板结构的中部和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后翼子板内板;200:侧围外板;300:C柱加强板;110:前部;120:中部;130:后部;140:翻边;121:连接孔;122:突起;123:限速用固定孔;141:焊装用固定孔;F:胶粘;W: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6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PS辅助电源系统
- 下一篇:热洁炉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