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罗非鱼蛋白粉的脱腥方法、该方法得到的罗非鱼蛋白粉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4117.0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积华;李亚会;周伟;韩志萍;曹玉坡;代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J1/04 | 分类号: | A23J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齐则琳;张雷 |
地址: | 5240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粉 罗非鱼 脱腥 酶解液 制备 冷冻干燥步骤 复合 酵母发酵 特膳食品 脱腥技术 脱腥效果 包埋 应用 柔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非鱼蛋白粉的脱腥方法,包括酶解液制备步骤、脱腥酶解液制备步骤、包埋步骤和冷冻干燥步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罗非鱼蛋白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罗非鱼蛋白粉在特膳食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脱腥方法采用酵母发酵和β‑CD包埋复合脱腥,通过绿色高效的复合脱腥技术,协同作用达到脱腥效果,方法柔和且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罗非鱼蛋白粉的脱腥方法、该方法得到的罗非鱼蛋白粉及应用。
背景技术
罗非鱼是我国主要的养殖水产品种,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易养殖、产量高等特点,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罗非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蛋白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为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蛋白质,采用酶解得到的鱼蛋白酶解液富含生物活性肽和氨基酸,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其蛋白质效价高于牛奶酪蛋白,且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被人体肠道直接吸收,是高档食品和营养补充剂。鱼蛋白酶解液虽然营养丰富,但通常都具有较重的腥异味,直接影响着水产蛋白的应用前景,因此如何去除腥味成为水产制品迫在眉睫的任务。
目前对水产制品的脱腥方法有很多种,如掩盖法、吸附法、微胶囊包埋法、蒸气脱腥、酸碱处理法、抗氧化剂法、美拉德反应、酶法水解、微生物发酵等;其中微生物发酵脱腥主要是通过酵母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酶解液腥味物质如醛,酮等参与合成代谢转化为无腥味物质,实现脱腥,它是一种绿色的具有发展前景的脱腥方法。目前有很多针对脱腥方法的技术,其存在如下的缺陷:
专利CN201710561818.4《利用复合脱腥技术制备的脱腥鱼溶浆》主要采用脲酶脱氨、发酵脱腥、活性炭脱色脱腥的复合脱腥技术,虽然能达到无腥味的目的,但是成本较高且发酵时间较长,蛋白质损失较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专利201710294814.4《一种低值鱼蛋白粉的脱腥技术》主要吸附、浸泡、发酵、酸法抽提、酶解等进行脱腥,其操作步骤繁琐,需要设备较多,且蛋白损失较大。
专利201510936442.1《一种脱腥牡蛎酶解汁的制备方法》在牡蛎酶解后期加入酵母粉,使得酶解和脱腥一步完成。但是发酵和酶解温度难以控制,操作精准性要求高,难度大,使得人为误差较大,重现性较低。
专利201510694319.3《一种鱼蛋白酶解液脱苦脱腥的方法》采用树脂进行脱腥,操作复杂,且蛋白损失较大,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专利201510194274.3《一种鲣鱼生物脱腥方法》将鲣鱼肉直接放到制备的脱腥液中进行脱腥,不能较好的渗透到鱼肉中,且腥味容易反复回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罗非鱼蛋白粉的脱腥方法,该脱腥方法采用酵母发酵和β-CD包埋复合脱腥,通过绿色高效的复合脱腥技术,协同作用达到脱腥效果,方法柔和且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罗非鱼蛋白粉,该罗非鱼蛋白粉无腥异味,蛋白含量高,高活性且易于吸收。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罗非鱼蛋白粉在特膳食品中的应用,不仅能保证特膳食品的蛋白含量、生物活性不降低,同时也丰富了食物中的蛋白来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罗非鱼蛋白粉的脱腥方法,包括,
酶解液制备步骤:新鲜罗非鱼,去皮,去内脏清洗干净后,用绞肉机绞碎成均匀糜状,用保鲜袋包装,冷冻储存,备用;冷冻的罗非鱼鱼肉加超纯水后,搅拌均匀,得到均质液,再加动物蛋白水解酶恒温振荡酶解,再进行水浴灭酶、冷却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罗非鱼蛋白酶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4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