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速度环PI-IP控制参数自校正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28582.0 申请日: 2018-07-25
公开(公告)号: CN109039166B 公开(公告)日: 2022-03-22
发明(设计)人: 卢少武;余信中;龙丁;李汐;周凤星;马娅婕;但峰;严保康;胡轶;宁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2P6/00 分类号: H02P6/00;H02P21/18;H02P25/064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崔友明
地址: 430081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永磁 同步 直线 伺服系统 速度 pi ip 控制 参数 校正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速度环PI‑IP控制参数自校正方法,采用PI‑IP控制器,并实时自动校正PI‑IP控制器的参数,实现对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高性能速度控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取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推力电流指令与直线速度反馈,实时辨识速度环被控模型参数;S2、基于速度环被控模型,预测k+j时刻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速度输出;建立李雅普诺夫评价指标,判断速度跟踪性能;S3、简化李雅普诺夫评价指标增量函数,在稳定条件下得到PI‑IP控制器的参数在线优化结果,实现速度环PI‑IP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自校正。本发明的方法利用PI‑IP控制器取代传统的PI或IP控制器,并实时校正控制器参数,具有控制结构简单、抗扰动能力强和速度响应快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频响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速度环PI-IP控制参数自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中间传动环节就能直接实现直线运动,具有相对小的负载惯量及高动态响应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半导体芯片制造及精密仪器等领域。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硬件制造水平,而且决定于直线伺服驱动中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和设置的控制参数。只有当直线伺服驱动采用的控制策略、设置的控制参数和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自身固有特性之间形成良好匹配时,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才能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在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运行过程中,速度指令可能需要做出调整,针对这样的调整,直线伺服驱动需要具备良好的瞬态响应跟踪。当速度指令恒定时,针对不同的运行工况,直线伺服驱动需要具备较强的抗扰动能力。这样直线伺服驱动使用PI或IP控制器很难同时满足瞬态响应和抗扰动能力的要求。大量研究表明,PI-IP控制器综合了PI和IP控制器的优缺点,能够在不影响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闭环稳定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但是PI-IP控制器存在更多的控制参数需要实时调整,为了满足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高速高精的发展趋势,需要探求一种高效的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速度环PI-IP控制器的参数自校正方法和途径。

一般而言,可将控制器参数自校正方法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基于规则的自校正方法,如模糊PID,神经网络等,文献(A.Rohan,F.Asghar,S.H.Kim,Design of Fuzzy LogicTuned PID Controller for 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IPMSM Using Flux-weakening[J],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8,13(1):451-459提出一种随机模糊PID的自校正方法。这类算法的计算量较大,不能满足伺服系统实时性需求,同时不恰当的控制参数初始值会使得在线校正过程陷入局部最优,无法保证最优的实时控制效果。另一类是基于模型的自校正方法,文献(Yasuki Kansha,Li Jia,Min-SenChiu.Self-tuning PID controllers based on the Lyapunov approach[J].ChemicalEngineering Science,2008,63(10):2732-2740)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PID控制参数自校正方法。基于模型的自校正方法算法简单,稳定性好,但是依赖被控模型结构和参数的辨识精度。鉴于上述两类自校正方法的优缺点,本发明拟采用改进的递推经验频率参数估计法对速度环被控模型参数进行在线高精辨识,同时提出一种李雅普诺夫控制方法来实现速度环PI-IP控制器的参数自动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速度环PI-IP控制参数自校正方法,该控制方法能适应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高频响特性,快速跟踪系统指令,也能适应具有负载质量、负载力等非线性特点的高速高精应用场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8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