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自动计算系统及其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7630.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7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生;树爱兵;王婷婷;何广进;徐棱;代磊磊;徐新东;蔡玉宝;张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6F30/18;G08G1/09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张宁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线 双向 协调 参数 自动 计算 系统 及其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自动计算系统及其计算方法,能够使得干线双向绿波协调的信号配时参数配置流程简化,提高配置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效率,而且计算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人力,包括干线参数配置模块、配时方案设置模块、绿波时距图模块、均衡控制策略模块、绿波参数自动计算模块,绿波时距图模块根据干线参数配置模块发送的干线协调控制参数和配时方案设置模块发送的干线交叉口的配时信息绘制时距图,均衡控制策略模块将正向与反向绿波带宽权重发送给绿波参数自动计算模块,绿波参数自动计算模块与绿波时距图模块交互计算最优的干线双向绿波参数并在所述绿波时距图模块上展示干线双向绿波参数的自动计算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自动计算系统及其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干线作为城市交通路网的主动脉,承担了大量的交通负荷,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技术是提高干道通行速度、减少车辆停车延误的有效手段,合理的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将直接影响到交通干线乃至整个城市路网是否能够快速有效运行,因此提高交通干线信号的协调控制效果对于改善城市道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干线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主要有图解法、数解法、Maxband法等。其中图解法依靠人工经验配置,很难确保得到最优解;数解法通过寻找使得系统中各实际信号距理想信号的最大挪移量最小来获得最优相位差控制方案,其计算过程较为复杂;Maxband法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实现信号配时参数的优化求解,计算耗时较长。同时上述绿波协调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交叉口信号相位对称放行的干线交叉口群,不适用于非对称放行相位和叠加相位的干线双向绿波协调控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自动计算系统及其计算方法,能够使得干线双向绿波协调的信号配时参数配置流程简化,提高配置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效率,而且计算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人力。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自动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讯连接的:干线参数配置模块、配时方案设置模块、绿波时距图模块、均衡控制策略模块、绿波参数自动计算模块,所述干线参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干线协调控制参数,所述配时方案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干线交叉口的配时信息,所述均衡控制策略模块用于设置正向与反向绿波带宽权重,所述绿波时距图模块根据所述干线参数配置模块发送的干线协调控制参数和所述配时方案设置模块发送的干线交叉口的配时信息绘制时距图,所述均衡控制策略模块将正向与反向绿波带宽权重发送给所述绿波参数自动计算模块,所述绿波参数自动计算模块与所述绿波时距图模块交互计算最优的干线双向绿波参数并在所述绿波时距图模块上展示干线双向绿波参数的自动计算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干线协调控制参数包括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所包含的交叉口、交叉口拓扑结构、交叉口间距、路段行驶速度、进口方向、交通流向。
进一步的,所述配时信息包括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公共周期、协调相位、非协调相位、相位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配时信息包括还包括非对称叠加相位,非对称叠加相位包括在协调相位前叠加单口放行相位和在协调相位后叠加单口放行相位。
进一步的,所述干线双向绿波参数包括各交叉口协调相位差、正向绿波带宽、反向绿波带宽。
进一步的,所述绿波时距图模块采用SVG技术绘制时距图。
一种基于上述的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自动计算系统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在干线参数配置模块配置干线协调控制参数,包括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所包含的交叉口、交叉口拓扑结构、交叉口间距、路段行驶速度、进口方向、交通流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7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态智慧救助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道路诱导灯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