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接船舶艏艉柱两侧的舷外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5334.0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4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阳泽伟;张晓彤;沈朝晖;李彦坤;何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31/02;B63B73/00;B63B73/43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接 船舶 艏艉柱 两侧 舷外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接船舶艏艉柱两侧的舷外板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舷侧外板和第二舷侧外板的端部分别加工出坡口面;将两个外板的坡口面打磨光滑;将圆形钢质衬垫焊接在第一舷侧外板坡口面的根部边缘;第二舷侧外板与第一舷侧外板对称设置,第一舷侧外板与第二舷侧外板的坡口面共同构成V字形对称坡口;采用二氧化碳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对所述坡口进行焊接;对焊缝进行打磨处理,进行无损探伤检测。本发明施工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在两个外板中间嵌入圆钢,即可实现第一、第二舷侧外板的对接,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且焊接强度能够满足船级社规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接船舶艏艉柱两侧的舷外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艏柱、艉柱处的外板线性变化很大,无法采用一张完整的钢板制作而成,通常需要沿船体中心线将艏艉柱处的外板分成左右两块来制作,在分开的两块外板中间嵌入一段圆钢,将这两块外板与圆钢进行角焊相接,如图1所示。
这种制作方式虽然可以解决外板的焊接问题,但是使用的圆钢因为缺乏船级社认证(圆钢使用数量少,没有供货商愿意为此向船级社申请认证),与船级社规范要求的主船体使用钢材必须经船级社认证的规定相悖,相关的焊接工艺也不能得到船级社认可,因此,使用圆钢的连接方式实属违规操作,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艏艉柱处线性变化较大,使用的圆钢直径也较大,现场对圆钢热加工的难度很大,而且焊前需要进行预热,焊后需要保温,施工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对接船舶艏艉柱两侧的舷外板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接船舶艏艉柱两侧的舷外板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第一舷侧外板和第二舷侧外板的端部分别加工出20°-40°的坡口面;
步骤2:将第一舷侧外板和第二舷侧外板的坡口面打磨光滑,去除其表面毛刺;
步骤3:将第一舷侧外板倾斜固定在胎架上,使其底边与船体中心线之间保持设定角度;
步骤4:将圆形钢质衬垫焊接固定在第一舷侧外板坡口面的根部边缘;
步骤5:第二舷侧外板与第一舷侧外板对称设置,并将其坡口面的根部边缘固定在圆形钢质衬垫上,所述第一舷侧外板的坡口面与第二舷侧外板的坡口面共同构成一个坡口角度为40°-80°的V字形对称坡口;
步骤6: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机进行打底焊,填充第一舷侧外板和第二舷侧外板与圆形钢质衬垫之间的缝隙;然后,采用二氧化碳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对所述V字形对称坡口进行焊接;
步骤7:对焊缝进行打磨处理,所述焊缝的外端面为外凸的圆弧状。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7之后还包括步骤8:对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测,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需进行返修处理。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第一舷侧外板倾斜固定在胎架上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通过吊车将第一舷侧外板吊放在胎架的目标位置;然后,根据设计尺寸对所述第一舷侧外板进行定位,定位结束后,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机将第一舷侧外板点焊固定在胎架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将圆形钢质衬垫焊接固定在第一舷侧外板坡口面的底部边缘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将圆形钢质衬垫放置在第一舷侧外板的坡口面的根部边缘,使圆杆衬垫的中心线与坡口面的边沿相对齐;然后,采用二氧化碳半自动填角焊从舷侧方向将第一舷侧外板与圆形钢质衬垫进行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地,当所述第一舷侧外板坡口面的底边为曲线形边沿时,对所述圆形钢质衬垫进行冷弯成型,使其形状与第一舷侧外板坡口面的边沿形状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5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