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航迹偏差距离的动力浮标航迹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6555.3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8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管凤旭;祝伟纯;严浙平;周佳加;胡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航迹 偏差 距离 动力 浮标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航迹偏差距离的动力浮标航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电磁罗经获取动力浮标的实时航行信息,电磁罗经安装在动力浮标上,且动力浮标在已设定航迹点的路径上沿某一直线航迹段航行;
步骤2.根据实时航行信息判断动力浮标的位置,未到达规划航迹点,运行基于航迹偏差距离的动力浮标航迹控制;
步骤3.根据实时航行信息判断动力浮标的位置,到达规划航迹点并且未到达最后一个规划航迹点,则切换规划航迹点,计算下一规划航迹段的提前转向距离并开始下一规划航迹段的航迹控制;
步骤4.重复步骤2~步骤3直至到达最后一个规划航迹点完成航迹控制任务;
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取固定在地球上的坐标系为XY轴的参考坐标系;设Dk(xk,yk)、Dk+1(xk+1,yk+1)分别代表两个相邻的规划航迹点,动力浮标沿规划航迹点Dk、Dk+1之间的连线航行;设B(ti)代表ti时刻动力浮标的位置,坐标为(xi,yi);此时动力浮标的航向为ψB(ti);
步骤2.2.得到规划航迹线DkDk+1的角度动力浮标到规划航迹点Dk+1的距离动力浮标到规划航迹点Dk+1的期望航向角计算出动力浮标到规划航迹线DkDk+1的航迹偏差距离d(ti)=dD(ti)*sin(β),其中,β=ψdd+ψbd;
步骤2.3.根据航迹偏差距离计算出目标航向增量,根据动力浮标与规划航迹段的相对位置计算出目标航向;
步骤2.4.根据计算的目标航向和采集的航向信息,按照PID控制方法对航向进行控制;
步骤2.5.若未到达当前目标航迹点,循环执行步骤2;若到达当前规划航迹点,执行步骤3;
步骤3所述的提前转向距离为
其中Rd(k+1)为提前转向距离,ψd为相邻航迹段的夹角,α为常系数,Rb为当舵角为δb时动力浮标的回转半径,ψdmin、ψdmax分别为相邻航迹段的夹角的最小限定值和最大限定值;
步骤2.3所述的目标航向增量为
步骤2.3所述的目标航向为
其中,m、n为常系数,dmin,dmax为选定的航迹偏差距离临界值,ψ1=mdmin2,ψmax=n(|dmax|-dmin)+ψ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65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巡检地图设计方法
- 下一篇: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