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足机器人水下全液压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4686.1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5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秦洪德;刘传奇;朱仲本;王刚;邢森林;余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B35/00 |
代理公司: | 34131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足机器人 全液压驱动 水下航行 浮力 电池组 油泵 压力感应装置 两栖机器人 上升驱动力 控制系统 电磁阀 航行器 机械足 底盘 油管 上壳 油缸 油囊 油箱 转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足机器人水下全液压驱动方法,所述多足机器人包括底盘,上壳,压力感应装置,控制系统,电池组,柔性油囊,油箱,油泵,油管,电磁阀,油缸,机械足。本发明适用于两栖机器人,巧妙地利用了航行时浮力的变化,将航行器的浮力变换转换为上升驱动力,从而降低能耗,实现了水下航行器的长时间水下航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足机器人水下全液压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强国是我国的一大战略,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探测技术也飞速发展,其中以多足爬行为主要运动模式的仿生机器蟹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然而,由于近海平台往往比较分散,间距可达十几甚至几十公里,导致仿生机器蟹作业地点离散,而其自身携带的能量有限,无法支撑仿生机器蟹在作业地点切换过程中爬行所消耗的能量,在切换作业地点时必须借助于母船,增加了作业成本,制约了其在近海平台基座巡检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车道智能控制箱。
为达到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足机器人水下全液压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多足机器人:
多足机器人包括底盘,上壳,压力感应装置,控制系统,电池组,柔性油囊,油箱,油泵,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电磁阀,油缸,机械足;
压力感应装置安装于底盘的下部;上壳安装于底盘的上部;控制系统与电池组位于上壳与底盘围成的密封舱内;柔性油囊,油箱,电磁阀,油泵位于上壳的上部;机械足有3对,对称铰接于底盘的左右两侧;油缸内安装有推杆,推杆可根据油缸内的油量来驱动机械足的摆动,油缸有18个;每只机械足上均铰接有3个油缸;所有的油缸分别采用油管与油箱相连,每个第一油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为第一类电磁阀,第一类电磁阀有18个;柔性油囊采用油管与油箱相连,第二油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为第二类电磁阀,第二类电磁阀有1个;
S2、沉入水底:
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第一类电磁阀关闭,第二类电磁阀打开;电池组将电能传输至油泵,油泵内的电机带动油泵内的叶轮旋转形成负压,将柔性油囊中的油吸入油箱中,随着柔性油囊中的油量减少,柔性油囊体积变小,使得多足机器人的体积变小,多足机器人的排水量减少,水对多足机器人的浮力减小,当浮力小于多足机器人的重力时,多足机器人下沉;直至多足机器人沉入水底,压力感应装置感应到水底面的支撑力,此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触发电磁阀动作,第一类电磁阀打开,第二类电磁阀关闭;
S3、水底行走:
控制系统根据设定好的多足机器人的行走方式,控制油泵的启动和停止,同时控制不同的第一类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的次序,使得不同的油缸中的油量变化按照设定规律变化;推杆根据其对应的油泵中油量的变化来推动机械足运动,使得多足机器人在水底进行行走;
S4、水面游动:
多足机器人完成水底行走任务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类电磁阀关闭,第二类电磁阀打开,油泵开启,通过油泵内的叶片旋转使得柔性油囊相对于油箱为负压,油箱中的油被吸入柔性油囊中,随着柔性油囊的油量增多,柔性油囊的体积增大,多足机器人受到的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多足机器人所受到的重力时,多足机器人上浮;直至多足机器人的一部分浮出水面你,压力感应装置感应到此时浮力的大小与多足机器人受到的重力相等,触发电磁阀动作,第一类电磁阀开启,第二类电磁阀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4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体仿生鱼尾
- 下一篇:一种多足机器人水下滑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