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速发电装置及挂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9923.2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4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山;胡红峰;程路阳;李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B60B35/12;B62D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装置 挂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速发电装置,该缓速发电装置安装在挂车上,所述挂车包括驱动车桥,所述驱动车桥的输入轴与所述缓速发电装置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缓速发电装置包括致动机构、缓速机构、发电机以及蓄电池,所述缓速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飞轮和以及与所述飞轮的输入端相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车桥的输入轴通过法兰同轴相连接,所述飞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本发明可实现挂车的辅助制动,并且能够回收挂车辅助制动时的部分动能,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速发电装置及挂车。
背景技术
重卡汽车包括牵引车和挂车,挂车一般无辅助制动,依靠牵引车辅助制动,当牵引车辅助制动起作用时,挂车将会对牵引车产生冲击;同时,仅依靠牵引车辅助制动,整个列车辅助制动时,制动力不足;另外,挂车连续制动时钢圈过热,会导致制动效能衰减。
现有的挂车辅助制动一般通过在挂车上安装缓速器来实现,例如,在一种将水介质缓速器应用于挂车的辅助制动系统中,将挂车的第一轴更换为驱动车桥,驱动车桥的输入端连接传动轴并通过缓速器中心,驱动缓速器内的水升温,消耗车辆动能,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然而,该缓速器将车辆动能转化为水的热能散发,未能实现动能回收;另外,缓速器需配备相应的散热器为水降温,以实现循环利用,会增加整车质量;同时,缓速器含水重量一般在100kg以上,也会对车辆的整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缺陷与不足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速发电装置,所述缓速发电装置安装在挂车上,所述挂车包括驱动车桥,所述驱动车桥的输入轴与所述缓速发电装置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缓速发电装置包括致动机构、缓速机构、发电机以及蓄电池,所述缓速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飞轮以及与所述飞轮的输入端相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一转轴与所述驱动车桥的输入轴通过法兰同轴相连接,所述飞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致动机构包括控制缸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缸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控制缸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气管外接气源,所述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拨叉、啮合套以及齿轮副,所述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拨叉的一端通过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拨叉的另一端与所述啮合套相连接,所述啮合套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驱动车桥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啮合套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相连,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的第二转轴与所述飞轮同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啮合套的中心设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花键,所述啮合套通过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花键连接,所述啮合套的外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拨叉相配合连接的拨叉槽,所述拨叉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啮合套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啮合套的所述第一花键相配合连接的第二花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能够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联轴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联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轴器为柔性联轴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和/或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飞轮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9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安全辅助停车电路系统
- 下一篇:再生制动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