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66960.X | 申请日: | 2018-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0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罗斌;贺小龙;庄征宇;胡伟辉;雷军玉;刘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22 | 分类号: | B61D17/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虚拟 轨道 列车 贯通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包括固定在两个车端接口之间的折棚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棚总成(1)的形状与车端接口上的车端连接板(2)的形状对应配合,折棚总成(1)与车端连接板(2)贴合固定,所述的折棚总成(1)为两瓣组合结构,两瓣对称设置且通过中间框(3)固接;
所述的折棚总成(1)包括两个折棚组件(11),两个折棚组件(11)水平对齐,折棚组件(11)的一侧与中间框(3)贴合固定,另一侧与车端连接板(2)贴合固定;
所述的折棚组件(11)包括框架式且与中间框贴合固定的折棚(11.1)、固定在折棚(11.1)内的折棚裙边(11.2)和固定在折棚(11.1)靠近车端连接板(2)一侧的侧护架(11.3),所述的侧护架(11.3)与折棚(11.1)的上段贴合固定,车端连接板(2)从上至下依次与侧护架(11.3)和折棚裙边(11.2)贴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框(3)的顶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平衡吊杆(4),所述的平衡吊杆(4)的两端固定在车端接口上的车体框(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棚(11.1)内固定有两个折棚裙边(11.2),且两个折棚裙边(11.2)镜像对称分布,折棚裙边(11.2)沿折棚(11.1)高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棚裙边(11.2)由沿垂向的上垂直段(A)、与上垂直段(A)沿垂向错开且设置在上垂直段(A)下方的下垂直段(B)和连接上垂直段(A)与下垂直段(B)的倾斜段(C)组成,上垂直段(A)与倾斜段(C)之间及倾斜段(C)与下垂直段(B)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上垂直段(A)与折棚(11.1)固定连接,下垂直段(B)与折棚(11.1)不接触,上垂直段(A)、下垂直段(B)和倾斜段(C)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垂直段(A)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与折棚(11.1)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齐平,下垂直段(B)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位于折棚(11.1)内,倾斜段(C)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从下至上逐渐向折棚(11.1)内倾斜,车端连接板(2)从上到下依次与侧护架(11.3)、倾斜段(C)和下垂直段(B)贴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垂直段(A)的宽度等于折棚(11.1)的厚度,使垂直段(A)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与折棚(11.1)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齐平;下垂直段(B)的厚度小于折棚(11.1)的厚度,使下垂直段(B)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位于折棚(11.1)内;倾斜段(C)的宽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使倾斜段(C)靠近车端连接板(2)的侧面从下至上逐渐向折棚(11.1)内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69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辆降噪防火隔墙
- 下一篇:改进型矿用拉人车车门滑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