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0793.X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孟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77/06;C08L77/02;C08L51/06;C08K13/04;C08K3/22;C08K7/06;C08K7/14;C08K5/544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崔娟 |
地址: | 2123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工程塑料 汽车用 轻量化 纳米二氧化锆 无碱玻璃纤维 基体树脂 偶联剂 碳纤维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汽车尾气排放 三乙氧基硅烷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汽车能耗 使用寿命 抗氧剂 相容剂 增韧剂 重量份 内基 制备 汽车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基体树脂55.9‑70.0份、增韧剂7.5‑9.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70.5‑85.5份、相容剂(POE‑g‑MAH)1.0‑3.5份、抗氧剂0‑1.5份、纳米二氧化锆0.7份‑1.5份、偶联剂0.7‑2.8份、碳纤维12.5‑15.0份、无碱玻璃纤维1.0‑1.5份,基体树脂为PA66、PA6、PA610中的一种或多种,偶联剂为3‑氨内基三乙氧基硅烷,本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操作方便;本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的重量,从而减少汽车能耗,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纳米二氧化锆、碳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提高了本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延长了本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
背景技术
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机械强度高,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可替代企属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同际流行趋势。汽车用工程塑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现有汽车上的金属部件,但现有的汽车用工程塑料重量较重,不能有效的降低汽车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制备方法操作方便;本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的重量,从而减少汽车能耗,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纳米二氧化锆、碳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提高了本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延长了本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基体树脂55.9-70.0份、增韧剂7.5-9.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70.5-85.5份、相容剂(POE-g-MAH)1.0-3.5份、抗氧剂0-1.5份、纳米二氧化锆0.7份-1.5份、偶联剂0.7-2.8份、碳纤维12.5-15.0份、无碱玻璃纤维1.0-1.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基体树脂为PA66、PA6、PA610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增韧剂包括马来酸酐接枝、马来酸酐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偶联剂为3-氨内基三乙氧基硅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纳米二氧化锆的粒子直径为30-60纳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碳纤维的长度为10.0-20.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轻量化汽车用环保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体树脂55.9-70.0份、增韧剂7.5-9.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70.5-85.5份、相容剂(POE-g-MAH)1.0-3.5份、抗氧剂0-1.5份、纳米二氧化锆0.7份-1.5份、偶联剂0.7-2.8份置于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7-10min,得到混合物。
S2):将混合物放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料斗内,同时将碳纤维12.5-15.0份、无碱玻璃纤维1.0-1.5份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料斗内,经熔融共混挤出、冷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温度为285-310℃,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热分为四个加热区,第一区温度为285-290℃,第二区温度为290-295℃,第三区温度为295-300℃,第四区温度为300-310℃,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300~5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07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