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信网络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6042.0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0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梁轶群;王开锋;蔺伟;李辉;宋立波;王仁锋;欧阳智辉;蒋志勇;张志豪;魏军;孙宝刚;王巍;蒋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西安亿信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网络 探测 窗口 联合 检测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分析方法,使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通过探测窗口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关系建立自动适配关联,在异常事件发生前触发告警提醒或快速诊断异常事件的原因。适用于各种从量变到质变的综合过程评价、异常事件前期分析预警和异常事件的原因分析(如:无线信号、气温气压湿度、污染指标、噪音、路面平整度等),尤其突出从浅层相关性到深层相关性量变直至异常事件质变的预先告警和异常事件后相关性回溯分析事件原因,用以解决测试数据的自动关联智能分析。本技术方案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编程的便利性,方便快速部署,大幅提高系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通信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高铁和动车的快速发展,里程数在快速增长。移动运营商努力为沿途旅客提供无线网络通信业务服务,将来随着自动驾驶的到来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高铁和动车的专网意义就更加非同一般,列车调度和控制信息已经采用无线通信系统,直接关系的铁路运行的安全。
目前国内外在分析评价高速公路和铁路等线状路线的无线网络覆盖,质量和事件等问题时多采用若干统计指标分别对整条测试线路来概括描述路段沿线的无线状况,其中的异常事件和质量缺陷问题则完全采用人工分析方式,但分析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有不确定性,缺乏客观量化的衡量,导致分析精度不足、甚至误判。同时,现行的行业考核体系也都无法做到精细的要求,如:中国移动集团的《测试考核标准》;铁道行业标准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工程检测规程》和《综合网管系统网络性能指标统计表》。
鉴于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以研究一种具有较高精度与效率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分析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各种制式无线通信系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分析方法,包括:
将现场测试Log文件中的数据完全解析,获得信令数据和测量数据两个部分;
对不同周期的数据与随机的采样进行逻辑分离,依据属性不同将信令数据和测量数据分成:异常事件、强相关因素和弱相关因素三个部分;所述弱相关因素持续一定时间后有一定概率将转换为强相关因素,强相关因素持续一定时间后有一定概率将转换为异常事件;
其中,异常事件触发及时窗口,实现异常事件的原因诊断;弱相关因素触发弱相关性探测窗口,对弱相关因素进行预测并分析与强相关因素的关系,同时,触发一级告警;强相关因素触发强相关性探测窗口,对强相关因素进行预测并分析与弱相关因素的关系,同时,触发二级告警。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采用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算法的分析方法,使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通过探测窗口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关系建立自动适配关联,最大限度在异常事件发生前触发告警提醒或快速诊断异常事件的原因。本技术方案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编程的便利性,方便快速部署,大幅提高系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尤其日常全面分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多探测窗口联合检测分析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信号通过探测窗口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因素与异常事件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西安亿信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西安亿信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6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