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7553.8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3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锋;王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 | 分类号: | G02F1/136;G02F1/1362;G02F1/1368;H01L27/12;G09F9/33 |
代理公司: | 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极 扫描线 绝缘层 基板 平坦化层 显示面板 数据线 薄膜晶体管 像素电极层 凹部 暴露 电性连接 交错设置 扫描线电 数据线电 | ||
本发明提供一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扫描线、一数据线、一薄膜晶体管、一第一绝缘层、一平坦化层及一像素电极层。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具有一凹部。数据线设置于该基板上,该数据线与该扫描线交错设置。薄膜晶体管设置于该基板上,并具有一栅极与一漏极,该栅极与该扫描线电性连接,该漏极与该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漏极上且暴露该漏极的一部分,其中该扫描线的该凹部与暴露出的该漏极的该部分对应设置。平坦化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像素电极层设置于该平坦化层上,且与暴露出的该漏极的该部分电性连接。
本申请是2014年2月25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410064232.3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幕等等。
现有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基板,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一薄膜晶体管及一像素电极设置于一基板上。于工艺中,需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的上方以刻蚀方式设置一通孔,并将一透明导电层经由该通孔内壁,以将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另外,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一扫描线电连接,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一数据线电连接。当扫描线将一扫描信号输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时,可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而将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经由源极、漏极及透明导电层而输入像素电极,借此可控制液晶的转向而显示影像。
另外,现有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具有约100cm2/Vs左右的迁移率,但其必须于45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制造,因而仅能形成于高耐热性的基板上,而不适合应用于大面积或可挠性的基板。此外,现有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虽然能以较低的温度,约300℃,进行制造,但由于此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仅具有约1cm2/Vs左右的迁移率,因而无法适用于高精细度的面板。对此,有业者提出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例如是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oxide,IGZO),作为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层。
虽然,氧化铟镓锌薄膜晶体管具有优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迁移率的优点,且其在工艺上也较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工艺简单,但是氧化铟镓锌对于光、水及氧气皆十分的敏感。
为了保护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层,现有技术是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通道层上设置一层保护层(材料例如为二氧化硅)来保护通道层。如图1A所示,其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道层上设置一层保护层后,薄膜晶体管的电特性曲线示意图。虽然已设置一层保护层来保护通道层,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或经一热处理之后),如图1B所示,薄膜晶体管的特性曲线仍会偏离原来图1A的曲线,使得薄膜晶体管的效能降低,进而影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具有稳定的薄膜晶体管效能而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稳定的显示品质,并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具有稳定的薄膜晶体管效能而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稳定的显示品质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一基板、一扫描线、一数据线、一薄膜晶体管、一第一绝缘层、一平坦化层及一像素电极层。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具有一凹部。数据线设置于该基板上,该数据线与该扫描线交错设置。薄膜晶体管设置于该基板上,并具有一栅极与一漏极,该栅极与该扫描线电性连接,该漏极与该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漏极上且暴露该漏极的一部分,其中该扫描线的该凹部与暴露出的该漏极的该部分对应设置。平坦化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像素电极层设置于该平坦化层上,且与暴露出的该漏极的该部分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