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及车身框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7499.7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0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颜俊明;郭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灯 安装位 前大灯 灯架 前端框架 车身框架结构 横梁 车身宽度方向 车身框架 成口字形 封闭结构 螺栓固定 前端模块 安装点 变形量 工装 臂围 减小 前舱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车身框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及车身框架结构,其中前端框架结构包括沿着车身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前大灯的灯架,所述灯架包括上大灯臂和下大灯臂,所述上大灯臂和下大灯臂围成口字形结构,且所述上大灯臂上设置有Z向安装位,所述下大灯臂上设置有X向安装位,所述灯架通过Z向安装位和X向安装位安装在车的前舱上。本方案中,将前大灯的灯架做成封闭结构包裹前大灯,使大灯臂上下部分连接一个整体,前大灯安装位刚度大大提高,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大灯臂远端的变形量;只需用工装将前端模块放到指定位置直接打螺栓固定后,即可保证前大灯及前保等安装点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框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及车身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近几年国内汽车工业得到极大发展,各汽车生产厂商技术水平也大有提升。轻量化、模块化和集成化也越来越受各主机厂重视和认可。前端模块因其相对独立且比较容易做到模块化而被各大汽车厂家广泛采用,它改变了传统钣金焊接成的前端框架重量大、零件多、冲压焊装工序复杂等缺点,目前汽车行业比较流行的前端模块都是采用塑料注塑一体成型,个别地方通过增加钣金支架或将钣金件与塑料部分通过注塑成型结合的方式加工。
一体成型的前端模块比传统的钣金框架虽然在轻量化和加工工序等方面有很大提高,但由于需要将散热器安装到框架上,并承受车辆行驶过程中来自散热器的应力,前端模块散热器安装点需要做的很强。同时带大灯臂结构的前端框架,因大灯臂的结构过长,尺寸精度也并不好控制,在安装前大灯、前保等零件时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调整发动机盖、翼子板、前大灯、前保的安装才能达到较好的外观间隙面差。
如图1所示,塑料前端模块按散热器安装方式的全框架式前端模块200,传统的前端框架尺寸较大,大灯臂远端结构变形量大,再加上框架与前舱结构都是硬连接,XYZ向至少有一到两个方向装配偏差无法吸收,发盖、翼子板、前大灯、前保等装配到前端模块后,相互之间外观间隙面差无法保证,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调整几者之间的外观间隙面差;同时因为散热器的四个安装点完全在前端框架上,对框架上散热器安装点要求较高,框架不能进一步做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的车身框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包括沿着车身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前大灯的灯架,所述灯架包括上大灯臂和下大灯臂,所述上大灯臂和下大灯臂围成口字形结构,且所述上大灯臂上设置有Z向安装位,所述下大灯臂上设置有X向安装位,所述灯架通过Z向安装位和X向安装位安装在车的前舱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呈几字形结构,所述灯架分别设置在几字形结构的两端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散热器上端的连接位,所述横梁通过Z向调节支架与前防撞梁相连接,散热器的下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吸能盒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前防撞梁还通过支撑支架与所述横梁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Z向调节支架的中部与所述横梁相连接,所述Z向调节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能盒相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Z向调节支架的一端设置有V形安装板,另一端设置有三角板,所述V形安装板和三角板上分别设置有腰型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X向安装位上设置有公差调节螺母,通过所述公差调节螺母调节所述灯架的X向装配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实现多轴线集中吸能的汽车B柱
- 下一篇:尾门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