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潜体无人航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6145.2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4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峰;杨伟锋;王宝明;于湃;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H21/1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行器 潜体 驱动电机 浮体 压载 蓄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 储气装置 螺旋桨 工作稳定性 并列排布 航行模式 设备安全 水下航行 一端连接 电连接 驱动力 上表面 输出轴 冗余 首端 尾端 下潜 连通 注水 体内 供电 水面 | ||
本发明涉及潜航器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双潜体无人航行器,包括浮体、支柱和两个潜体;浮体的首端和尾端均设有第一压载舱,浮体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柱呈Y形结构,支柱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浮体,支柱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于并列排布的两个潜体;潜体内设有蓄电池、第二压载舱、储气装置和驱动电机,储气装置连通于第二压载舱,蓄电池分别电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旋桨,螺旋桨位于潜体的端部;当该航行器从水面航行模式切换至水下航行模式时,第二压载舱内注水使航行器下潜,由蓄电池为驱动电机供电,以提供航行器的驱动力;此外,双潜体的设置有利于该航行器的设备安全冗余,确保了航行器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潜体无人航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无人航行器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功能性一般都比较单一,主要是由于其排水量及其尺度都小,对于外部环境(风、浪和流等)特别敏感,难以长期维持在海上的作业状态、而且抗风险能力也不高,航行经济性一般或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潜体无人航行器,其设有相互连接的浮体和潜体,其中,潜体的数量有两个,能够自由切换水面航行和水下航行模式。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潜体无人航行器,包括浮体、支柱和两个潜体;
所述浮体的首端和尾端均设有第一压载舱,所述浮体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支柱呈Y形结构,所述支柱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浮体,所述支柱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于并列排布的两个所述潜体;
所述潜体内设有蓄电池、第二压载舱、储气装置和驱动电机,所述储气装置连通于所述第二压载舱,所述蓄电池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旋桨,其中,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潜体的端部。
作为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潜体内设有定位模块,另一个所述潜体内设有声呐探测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和声呐探测模块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
作为优选的,所述潜体的首端和尾端均设有所述螺旋桨。
作为优选的,每个所述潜体内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压载舱,两个所述第二压载舱分别位于所述潜体的首端和尾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柱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浮体,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潜体;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自由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自由端,使所述第一连接柱能够从第二连接柱中伸出或缩回。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柱的横截面呈梭形,且其宽度和长度的比值为1:12~1:10。
作为优选的,所述浮体的底部和前端之间设有一斜面或曲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浮体的底部和后端之间设有一斜面或曲面。
本发明的双潜体无人航行器,其Y形支柱的一端连接于浮体,另外两段分别连接于并列排布的两个潜体;浮体上设有第一压载舱和太阳能电池板,使得浮体具备调整该航行器在水面航行模式中的运行姿态以及为该航行器提供太阳能充电功能;两个潜体上均设有蓄电池、第二压载舱和驱动电机等元器件,当该航行器从水面航行模式切换至水下航行模式时,第二压载舱内注水使航行器下潜,由蓄电池为驱动电机供电,以提供航行器的驱动力;此外,双潜体的设置有利于该航行器的设备安全冗余,确保了航行器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潜体无人航行器的侧视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潜体无人航行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潜体无人航行器的侧视示意图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6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螺旋桨水下航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