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兰叶型油莎豆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0139.1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5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全龙浩;吴旭民;吴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复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55 | 分类号: | C12G3/055;A61K36/8905;A61P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兰叶型油莎豆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兰叶型油莎豆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比1~3:9,将粉碎或切片后的油莎豆与原酒混合,浸泡24~72h,固液分离后,所得液体即为油莎豆酒;将前述油莎豆酒与香兰叶的汁液按质量比1:0.001~0.02混合,之后固液分离,即得香兰叶型油莎豆酒。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能够赋予酒体特殊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能够给饮用者带来良好的饮用体验,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酿酒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香兰叶型油莎豆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兰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为露兜树属的热带植物,又名班兰叶(pandan)、七叶兰、香林投、碧血树,野生七叶兰较为稀少,其多半为栽培作物。班兰叶——印尼话叫Pandan,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名气大得很,班兰叶是一种热带绿色植物,有一种十分独特的天然芳香味,能让食物增添清新、香甜的味道因而常做为东南亚料理与糕点常用材料。
油莎豆(
油莎豆适应性极强,我国在1960年由保加利亚引入油莎豆栽培,并在我国新疆于1964年引入栽培成功,目前在我国黑龙江、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省市均有油莎豆种植。
油莎豆的果实香甜可口,有“地下板栗”、“地下核桃”的美称;榨油则食味醇香,被世界各国农业专家誉为油料作物之王。油莎豆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酸、糖、淀粉和水分,其含量分别为8.00%、26.50%、23.35%、23.21%、7.00%,另外,油莎豆中有有机酸、甾类化合物、萜类、微量元素硒、锰等被检出。气相色谱仪分析油莎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莎豆油脂中油酸是主要成分,占52.57%,其次是棕榈酸20.39%和油酸20.10%,油脂中VE含量为0.15%,甾醇含量为0.53%,说明油莎豆油脂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较高。油莎豆中高比例的脂肪酸含量赋予了油莎豆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
然而,尽管香兰叶和油莎豆具有特殊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但目前尚无成功将其应用于制备香兰叶型油莎豆酒的成功案列。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兰叶型油莎豆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能够赋予酒体特殊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由前述方法制备而成的香兰叶型油莎豆酒,所述香兰叶型油莎豆酒呈现透明的绿色,酒体口感顺滑、香醇,酒体本身、香兰叶和油莎豆的特殊香味相互交织,形成特殊复合香味,另外,本发明所述香兰叶型油莎豆酒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香兰叶型油莎豆酒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比1~3:9,将粉碎或切片后的油莎豆与原酒混合,浸泡24~72h,固液分离后,所得液体即为油莎豆酒;
(2)将步骤(1)所得油莎豆酒与香兰叶的汁液按质量比1:0.001~0.02混合,之后固液分离,即得香兰叶型油莎豆酒。
本发明所述香兰叶型油莎豆的制备方法的第一方面在于成功地制备真正意义上的油莎豆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复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复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0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茯茶或其固形物制备保健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烹饪羊肉专用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