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6800.3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乐孜纯;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23 | 分类号: | 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射线 阵列 组合 折射 透镜 荧光 分析 方法 | ||
一种基于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因X射线辐射不可见,先利用可见光激光器进行系统光轴校准,校准完成后将发出不可见的X射线辐射的X射线光管移入系统光轴;2)利用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集成组件形成荧光探测微束;3)多个不同的X射线子光束被对应的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聚焦,多个焦斑的叠加最终形成X射线探测微束,并照射到样品台上的被检样品;4)X射线探测器贴近样品台上的被测样品放置,收集X射线探测微束照射被测样品所产生的二次荧光,并送入信息采集分析模块进行荧光分析。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具备高微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并可进行现场分析的小型化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射线探测和成像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X射线荧光(XRF,X-Ray Fluorescence)分析系统能在常压下对各种形态(固态/液态/粉末等)样品进行简单快速、高分辨率和无损的元素定量测量分析。近年来众多行业对XRF的微区分析能力和检测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微区分辨率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量级),因此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和系统(micro-XRF)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有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一般不配备X射线聚焦器件,微区分辨率通常为上百微米,迄今为止,未见微区分辨率小于10微米的便携式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相关报道。已有人提出基于X射线毛细管器件的荧光光谱仪(专利号:201010180956.6),因为使用了X射线毛细管器件进行聚焦,微区分辨率提高到几十微米,但是结构复杂、尺寸庞大,无法实现便携,且微区分辨率还不够高;另有人提出一种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专利号:201010004423.2),用X射线发生装置产生的一次X射线去照射二次靶材,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但是仪器结构和控制装置复杂,微区分辨率不高。发明人之前也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仪(专利号:201310356270.1),用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获得探测微束,虽然微区分辨率大幅度提高,但计数率低,影响了探测灵敏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结构复杂、尺寸庞大、无法同时实现便携、高微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具备高微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并可进行现场分析的小型化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实现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X射线光管、可见光激光器、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集成组件、样品台、X射线探测器及其信息采集分析模块,所述X射线光管或可见光激光器均和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集成组件、样品台的被测样品位于同一光轴上,所述X射线探测器贴近被测样品放置,所述X射线探测器与信息采集分析模块相连;所述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因X射线辐射不可见,先利用可见光激光器进行系统光轴校准,校准完成后,将发出不可见的X射线辐射的X射线光管移入系统光轴;
2)利用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集成组件形成荧光探测微束,所述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集成组件包括用于进行X射线光束第一次整形和滤波的X射线光阑、用于进行X射线光束第二次整形为类平行光的X射线折光器和用于对入射的多个X射线子光束分别进行聚焦的X射线阵列组合透镜,所述X射线光阑、X射线折光器和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依次位于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系统的光轴上,所述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的阵列结构布局,保证每一个子光束所形成的聚焦焦斑在同一位置并位于光轴上;
3)所述多个不同的X射线子光束被对应的X射线阵列组合折射透镜聚焦,多个焦斑的叠加最终形成X射线探测微束,并照射到样品台上的被检样品;
4)所述X射线探测器贴近样品台上的被测样品放置,收集X射线探测微束照射被测样品所产生的二次荧光,并送入信息采集分析模块进行荧光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X射线光学装置
- 下一篇:杨树型蜂胶真伪快速鉴别的核磁指纹图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