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质检测的自动充电机器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3943.0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4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京玲;莫若飞;王天雷;林尚灿;陈俊杰;黄晓鑫;陈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5D1/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嘉琦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本体 充电桩 水质检测 自动充电 机器人系统 数据信息 充电口 红外对管传感器 磁性传感器 比较计算 充电处理 电源装置 定位模块 控制模块 驱动模块 人工操作 充电头 挡杆 遮挡 电量 充电 驱动 伸出 反馈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的自动充电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充电桩,当机器人本体上的控制模块接收到电源装置反馈的电量过低信号时,控中心接收定位模块当前的数据信息,再将此数据信息与充电桩的位置进行比较计算,驱动水质检测驱动模块,使得机器人本体向充电桩的位置移动;当机器人本体将充电桩上的红外对管传感器遮挡时,充电桩上的挡杆会伸出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固定处理,充电头上的磁性传感器检测到机器人本体上的充电口对准时,充电头与充电口对接而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充电处理,可以实现自动充电过程,无需人工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质检测的自动充电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水质的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淡水养殖行业,例如水质中的溶氧度有问题,就会很容易引起鱼类缺氧的情况,严重的话就会引起鱼类的死亡,这样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对于淡水养殖行业来说,水质检测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现阶段,人们一般用水质检测机器人来对水质进行检测的。而这种机器人在巡检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因此需要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机器人进行充电处理;但是现在的水质检测机器人没有自动充电的功能,因此需要用户在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对机器人进行回收和充电处理,这样就会不便于水质检测工作的快速有效展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检测的自动充电机器人系统,这种机器人可以自动检测电量,自动回到充电桩进行充电处理,无需人工操作。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质检测的自动充电机器人系统,包括对水质进行检测的机器人本体和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充电的充电桩;
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电源装置、水质检测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水质检测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装置、水质检测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水质检测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水质数据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所述充电桩包括红外对管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第二无线模块、第二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充电头、挡杆和主控模块,所述红外对管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第二无线模块和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电机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接,所述充电头和挡杆分别与控制电机相连接,所述磁性传感器用于充电头与机器人本体上的电源装置的对准;
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模块接收到电源装置反馈的电量过低的信号时,通过通信模块将信号发送到第二无线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定位模块的信息,驱动水质检测驱动模块到达充电桩的区域,所述机器人本体到达充电桩所处的区域而遮挡红外对管传感器发出的红外线时,所述挡杆会伸出固定所述机器人本体。
进一步,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量检测模块、充电模块和用于对机器人本体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电量检测模块和充电模块相连接,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和充电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溶氧传感器模块、PH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浊度传感器模块。
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定位模块和WI F I视频模块。
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第一无线模块。
进一步,所述水质检测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驱动模块、螺旋桨电机、伸缩水管电机和光电编码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螺旋桨电机和伸缩水管电机分别与第一电机驱动模块连接,所述光电编码器的控制输入端与伸缩水管电机相连接,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充电头移动滑槽和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头移动滑槽设置于充电桩外壳的内部,所述充电头设置于所述充电头移动滑槽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3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两相流界面参数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