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农用废弃物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4418.X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C05F11/08;C12R1/01;C12R1/465;C12R1/29;C12R1/645;C12R1/69;C12R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金宝 |
地址: | 1024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用废弃物 发酵 微生物 复合菌剂 制备 生物肥料 酵母菌 有机质含量 比例均衡 指标要求 培养基 放线菌 腐植酸 无害化 真菌 复配 活菌 肥料 细菌 分解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农用废弃物发酵成肥料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所述农用废弃物难以应用的问题,本发明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菌)进行复配,得到微生物间相对稳定可靠、能够迅速分解发酵农用废弃物的复合菌剂,将农用废弃物发酵得到生物肥料。既处理了农用废弃物,保护了环境又得到了腐植酸、有机质含量高,符合无害化指标要求的生物肥料,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所述制备方法,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发酵方法进行培养,然后再进行混合,在确保活菌数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各种微生物的比例均衡,不会出现某种微生物由于生存竞争能力较弱出现数量过少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菌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将农用废弃物发酵成肥 料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广大的农村,大量农业用肥都是工业化生产的无机化肥, 虽然对农业增产效果显著,但由于长期单施或偏施化肥,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 群体及其生物酶群体的生繁与积极作用,导致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减少,土壤严 重板结,综合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农作物营养失调,自身抗体减弱,产 品品质低劣,食物积聚毒素,危及人畜健康。
随着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我国有机废弃物以年均5%-10% 的速度递增。传统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据统计,我国农业废弃 物的年产生量已达到近60亿吨,但利用率仅为33%。目前,约30%的农作 物秸秆被焚烧,约10%的秸秆长期堆放于沟渠、路边,严重污染大气与水环境。 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入水体达25-30%,直接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造成环境污 染与自然生态恶化。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接种微生 物菌剂可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发酵进程,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制成 微生物肥料、栽培育苗基质以及饲料等系列产品,可促进有机绿色农业的发展, 控制并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生态经 济良性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农用废弃物发酵 成肥料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所述农用废弃物难以应用的问题,本发 明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菌)进行复配,得 到微生物间相对稳定可靠、能够迅速分解发酵农用废弃物的复合菌剂,将农用 废弃物发酵得到生物肥料。既处理了农用废弃物,保护了环境又得到了腐植酸、 有机质含量高,符合无害化指标要求的生物肥料,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农用废弃物的复合菌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酵农用废弃物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土壤杆菌、产黄纤维 单胞菌、链霉菌、小单胞菌、白腐菌、米曲霉和热带假丝酵母,所述土壤杆菌、 产黄纤维单胞菌、链霉菌、小单胞菌、白腐菌、米曲霉和热带假丝酵母的数量 比为:5-7:4-6:2-4:3-5:1-3:1-3:2-4。
所述复合菌剂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A、将土壤杆菌和产黄纤维单胞菌分为细菌组,链霉菌和小单胞菌分为放 线菌组,白腐菌和米曲霉分为真菌组,热带假丝酵母为酵母菌组,分别经过发 酵培养后,分别得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真菌菌液和酵母菌菌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细菌菌液、放线菌菌液、真菌菌液和酵母菌菌液 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复合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4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