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道路信息自动设置汽车最大行驶速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5851.1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3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吕亦江;郭唐仪;葛徐婷;潘姝;王若愚;朱云霞;伊特格勒;孙豪;郝浪;郭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14 | 分类号: | B60W30/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学彪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信息 自动设置 汽车行驶 实时获取 汽车 道路交通安全 行驶 车辆行驶 汽车超速 速度控制 行驶指令 阈值发送 限速 车速 采集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道路信息自动设置汽车最大行驶速度的方法,属于汽车速度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实时获取当前车辆行驶速度和当前车辆所在的道路信息,包括道路等级、限速等;根据采集到的道路信息,自动设置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阈值;将当前车速和最大速度阈值发送至ECU进行比较,根据速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给汽车发送相应的行驶指令。本发明能够实时获取汽车行驶道路的信息,并自动设置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防止汽车超速,从而有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速度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结合道路信息自动设置汽车最大行驶速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都有限速,每年因汽车超速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都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交通法规上对汽车超速有明确的处罚条例。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车速仪表盘,防止汽车超速行驶,但是驾驶员有时候没有注意到道路的限速信息,也很容易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超速,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防止汽车超速的装置,例如有超速预警的电子狗,但是存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而且部分电子狗也禁止在车内使用;也有汽车配备了定速巡航系统,需要手动设置巡航时速,虽然可以有效地避免超速行驶,但是操作较麻烦,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尤其是在多级限速道路中,即使配备了定速巡航系统的汽车发生超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道路信息自动设置汽车最大行驶速度的方法,通过ECU实时获取当前汽车实时车速,通过GPS定位与道路等级与限速数据库进行对比,机器视觉技术智能识别道路限速信息的方式,自动设置汽车最大行驶速度的阈值,从而达到防止汽车超速,有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实时获取当前车辆行驶速度V与当前车辆所在的道路信息,包括道路等级、限速等。通过车速传感器获取实时车速V,并将车速发送至ECU,通过车载GPS定位与机器视觉技术获取当前汽车所在的位置与限速信息,并结合位置信息读取道路等级与限速信息数据库中的道路等级、限速,将道路限速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他限速公路六个等级。
步骤2,建立基于道路信息的汽车最大行驶速度阈值模型,计算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其他限速公路表示未能获取到实时的道路信息或该公路等级设置未明确其限速信息,故在其他限速公路状态下不设置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阈值;而汽车在其他等级道路上行驶时,根据道路限速信息库设置汽车最大行驶速度的阈值,考虑到GPS的定位精度和速度传感器传输精度等问题,设置了±5%的误差值,所以阈值参数设置为:
Vm=道路限速×(1+5%);
步骤3,将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发送到ECU进行比较,根据V与Vm的比较结果,给汽车发送相应的行驶指令,并以语音播报的形式向驾驶员播报当前的行驶状态。根据V与Vm的比较结果,ECU给汽车发送相应的行驶指令,并以语音播报的形式向驾驶员播报当前的行驶状态,若:
1)当前车速V大于汽车最大行驶速度阈值Vm,则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播报当前的车速V与最大行驶速度阈值Vm,通过调节节气门开度来强制控制汽车减速至Vm;
2)当前车速V小于汽车最大行驶速度阈值Vm,则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播报当前的车速V与最大行驶速度阈值Vm,汽车仍处于正常行驶的状态,不强制控制汽车减速,但汽车最大提速至Vm。
步骤4,持续获取当前的行驶状态与道路信息,并根据实时状态的改变对汽车的行驶指令做出及时的调整。并根据实时道路状态的改变对汽车的行驶指令做出及时的调整,在汽车执行步骤3中ECU发送的行驶指令后持续对道路信息与车辆速度信息进行检测,若:
1)汽车所在道路的信息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根据新的道路信息设置最大行驶速度阈值Vm,并将当前车速V与新设置的最大行驶速度阈值Vm重新进行比较,重复执行步骤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