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84778.8 | 申请日: | 2018-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伟;杨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模块 智能 应力检测装置 备用 无线传输芯片 单片机芯片 移动式数据 采集单元 移动车 定位芯片 使用寿命 应力检测 应力信息 等间隔 壳体 排布 埋设 体内 发送 行驶 移动 通信 | ||
1.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智能颗粒,各智能颗粒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用于供电的储能单元、第一单片机芯片、主应力采集模块、备用应力采集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芯片;所述主应力采集模块、备用应力采集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均与第一单片机芯片的数据传输端相连,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芯片的数据传输端与第一单片机芯片的数据传输端相连;
移动式数据采集单元,所述移动式数据采集单元包括移动车,所述移动车上设有第二单片机芯片、定位芯片和第二无线传输芯片;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定位芯片和第二无线传输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芯片的数据传输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芯片的数据传输端相连;
所述若干个智能颗粒用于等间隔埋设于路面下,所述移动车沿着智能颗粒的排布方向行驶,顺次与各个智能颗粒通信,接收智能颗粒发送的应力信息,并判断各个智能颗粒的工作状态,当判断出智能颗粒中的主应力采集模块工作失常时,启动备用应力采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颗粒的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壳体的第一凹槽与下壳体的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上壳体的第二凹槽与下壳体的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主应力采集模块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且充满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实现应力检测;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尺寸大于第一容纳空间的尺寸,所述备用应力采集模块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且备用应力采集模块的外部包裹有防压件,防压件与备用应力采集模块共同填满第二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压件为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四周设有金属环;所述移动车上设有金属探测器,当移动车判断出智能颗粒中的主应力采集模块工作失常时,利用金属探测器检测出智能颗粒所在位置,然后将主应力采集模块放置到第二容纳空间,将备用应力采集模块放置到第一容纳空间,并启动备用应力采集模块进行应力采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由与试验路相同的料源、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接缝用环氧树脂进行固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应力采集模块和备用应力采集模块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用于路面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应力采集模块和备用应力采集模块均为石英应力传感器或者石英应力传感器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477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力测试设备
- 下一篇:受力构件、光纤光栅传感器以及智能拉索及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