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高速动车组的红外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1829.3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7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向阳;毕方勇;杨征西;李柳竺;刘鹏军;高中华;李强;郭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康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18 | 分类号: | B61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冀学军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头 探测 红外探测系统 高速动车组 处理电路 电压信号 光学系统 光子器件 控制箱 预设 处理模块 光电转换 红外辐射 监控领域 连接控制 探测系统 铁路安全 大数据 动车组 生成热 探测箱 调理 滤波 强热 应用 主机 放大 报警 芯片 预警 汇聚 修正 传输 列车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速动车组的红外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属于铁路安全监控领域。探测系统为主机连接控制箱和车号箱,控制箱连接底部探测箱和两个多元探头,每个多元探头都包括多元光子器件、广角多元光学系统和探头处理电路;探测方法为:列车经过时,车底的部件产生红外辐射被广角多元光学系统接收,汇聚到光子器件的芯片上,经光电转换产生电压信号,探头处理电路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调理等处理,经控制箱处理后传输到主机生成热图,再由系统的智能热图处理模块和中心大数据平台进行修正,得到每个部件的综合温度Ts;并判断温度Ts是否大于预设值,并根据不同预设值发出强热预警或激热报警,实现对动车组车底部件的有效、准确探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安全监控领域,涉及列车红外线测温系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高速动车组的红外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安全监控领域,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行部件在运行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控,比如牵引电机、齿轮箱、刹车盘和轴箱等。当这些部件发生故障时,往往会伴随出现发热,进而出现严重问题影响行车安全。
目前,动车组列车的牵引电机、齿轮箱和轴箱等发热运行部件均安装了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这些部件的发热情况。但是温度传感器偶尔会发生故障,导致温度不准确或中断,此时车上监控人员无法对动车组的运行发热部件进行有效监控,对行车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为此,还需要有外部的非接触式探测手段来保障动车组的行车安全。
红外线探测技术已经多年运用于列车轴箱探测,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为了能够同时探测车底的多个不同发热部件,目前的探测设备通常是配置多个单元或多元探头、以不同角度对不同方位的多个目标进行探测。这种探测设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探头和探测箱数量过多,安装不易,维护成本上升;
2、探测角度固定,容易受到干扰产生误报;
3、探测角度无法覆盖大部分的部件,难以适应全部车型。
有一些技术采用了非制冷型和制冷型热成像探测器进行探测,能解决探测角度和适应车型的问题。但这些探测设备仍存在以下问题:
1、非制冷型热成像探测系统响应速率和帧频都偏低,难以适应60km/h以上车速的列车红外探测;
2、制冷型热成像探测系统响应速率高,但制冷机寿命短,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高速动车组关键部件红外探测的问题,实现简单、有效和准确的探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速动车组的红外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所述的探测系统,包括多元探头、车轮传感器、AEI车号天线、可视化车号模块、底部探测箱、控制箱、电源箱、主机、车号箱和防雷箱;
所述主机通过电缆分别连接控制箱和车号箱,控制箱通过电缆分别连接电源箱和底部探测箱,进一步连接多元探头;车轮传感器经过防雷箱后和控制箱连接,在车轮经过时产生信号,用于系统的开机、计轴计辆、车速计算等功能。车号箱通过电缆分别连接AEI车号天线和可视化车号模块,提供列车车次和列车型号等信息。
多元探头不超过两个,分别安装在底部探测箱内,能够全面探测动车组底部关键部件;且作为核心探测部件,每个多元探头包括一个多元光子器件、广角多元光学系统、探头处理电路和保护窗口。多元光子器件和探头处理电路通过导线连接,多元光子器件的探测光路上安装有广角多元光学系统,广角多元光学系统在光路上安装有保护窗口;探头处理电路对多元光子器件的信号进行处理,将信号进行转化和放大,通过电缆传输到室内控制箱。
所述的多元光子器件中,红外敏感芯片的数量为N,N≥16,采用非线阵排布和高效散热基座设计,能实现N不同位置的同时探测,接收红外辐射时不产生相互干涉和失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康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康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1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