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避障导航鞋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8116.3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7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元;程冰;刘江;叶俊;朱文婷;张稳;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3B3/00 | 分类号: | A43B3/00;A43B13/14;G01C21/00;G01C2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障模块 智能避障 传感器 姿态检测模块 主控板 微动 连通 事故发生概率 步行 传感器检测 红外传感器 加速度计 蓝牙语音 路线记忆 人机交互 人机语音 行进状态 磁力计 陀螺仪 避障 计步 鞋身 摔倒 配合 提示 出行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避障导航鞋,包括鞋身和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身上设有传感器,所述鞋底内设有主控板、避障模块、GSM模块、步行姿态检测模块和微动模块;所述传感器与避障模块连通;所述避障模块、GSM模块、步行姿态检测模块和微动模块分别与主控板连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红外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等传感器检测盲人的行进状态,能够实现智能避障、摔倒检测、计步等功能,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提高了盲人的出行安全性。通过人机交互配合,利用传感器与使用者的路线记忆能力配合,实现盲人导航中最基本的危险避障,蓝牙语音提示,人机语音交互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盲人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避障导航鞋。
背景技术
据统计,中国约有1700多万盲人和低视力患者,占全世界总数的18%。视觉障碍给盲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盲人的交通出行是一项不容忽视民生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现代城市道路虽然设有盲道,但由于车辆,摊贩以及其他障碍物的占用而无法使用,视觉感官的封闭使得盲人在外出行走的过程中难以发现某些障碍物从而跌倒摔伤,此外,方向感的丧失导致盲人外出极易迷路,当盲人在外突遇严重事故时,往往难以及时通知家人。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盲人出行辅助设备,然而此类设备往功能单一,仅仅具备避障或导航等单一功能,其实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导盲犬可有效帮助盲人外出行走,但导盲犬价格昂贵,对饲养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多数盲人难以承担其高昂的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避障导航鞋,其将多种传感器和与普通鞋子相结合,兼具避障,求救,人机交互等功能,并开发用户专用App,实现其与智能手机的交互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智能避障导航鞋,包括鞋身和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身上设有传感器,所述鞋底内设有主控板、避障模块、GSM模块、步行姿态检测模块和微动模块;所述传感器与避障模块连通;所述避障模块、GSM模块、步行姿态检测模块和微动模块分别与主控板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上还设有SIM卡槽,所述SIM卡槽与GSM模块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微动模块包括震动电机和电池,所述震动电机和电池均与主控板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姿态检测模块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可充型压电电池。
作为优选项,所述传感器设置在鞋身的前端。这样可以更好地探测使用者身前障碍物。
作为优选项,所述避障模块、GSM模块均设置在鞋底的前脚掌处。
作为优选项,所述主控板设置在鞋底的中部。这样,将最关键的主控板设置在使用者脚弓下方,使其不易被使用者踩坏。
作为优选项,所述步行姿态检测模块、微动模块均设置在鞋底的脚跟处。
作为优选项,所述电池设置在鞋底的脚跟处。这样,使用者在步行过程中压电电池可以最大化地将压力转化为电能储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红外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等传感器检测盲人的行进状态,能够实现智能避障、摔倒检测、计步等功能,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提高了盲人的出行安全性。
2、通过人机交互配合,利用传感器与使用者的路线记忆能力配合,实现盲人导航中最基本的危险避障,蓝牙语音提示,人机语音交互等功能。
3、采取智能鞋、互联网、App三位一体的应用模式,在提升盲人用户体验感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设计的可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8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