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谐振式减振扣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5697.9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曾飞;樊永欣;黄承;张喆玉;张用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2 | 分类号: | E01B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夏宇和;颜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钢轨 谐振质量块 谐振式 扣件 下垫 减振扣件 锚固螺栓 轨下垫 通孔 振动和噪声 波浪磨耗 列车振动 振动能量 上表面 通孔轴 下表面 道床 穿过 隔离 辐射 吸收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谐振式减振扣件,所述扣件包括底板(1)、锚固螺栓(5),钢轨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底板(1)与钢轨之间设有轨下垫(4),所述底板(1)的下侧设有板下垫(2);所述锚固螺栓(5)穿过底板(1)、板下垫(2),将扣件固定在道床上;所述底板(1)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谐振质量块(7),所述谐振质量块(7)能够沿通孔轴向移动;所述谐振质量块(7)上表面与轨下垫(4)相接触,所述谐振质量块(7)下表面与板下垫(2)相接触;本发明的谐振式扣件可以在隔离列车振动、冲击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钢轨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钢轨的振动和噪声辐射,降低钢轨“波浪磨耗”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提出一种谐振式减振扣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迅猛,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的紧张局面。这一系列建设中,扣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扣件是钢轨与轨枕的连接件,通过弹条扣压钢轨的方式实现与钢轨的连接,通过锚固螺栓固定的方式实现与轨枕的连接。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目前减振扣件是用量最大的轨道减振产品。
CN201210533622.1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提出一种易拆卸分离式双层减振扣件系统。提出的一种易拆卸分离式双层减振扣件系统,包括有弹条、轨下弹性绝缘垫、上底板、底板弹性绝缘垫、下底板和锚固螺栓;下底板所具有的凸台,穿过上底板上的通孔;套置在凸台上的底板连接套相对凸台转动后,与下底板上的凸台或与下底板形成凸凹结合的连接,对底板连接套进行轴向限位,且底板连接套在互锁机构作用下,与凸台在径向方向互锁;底板连接套的上檐部位扣压在上底板上部,通过互锁盖板由锚固螺栓紧固在道床上。
CN201611042880.4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高度的双层减振扣件,该扣件包括上底板、锚固螺栓、弹条及轨下弹性绝缘垫,还设有支撑座、压紧绝缘套、压紧盖板和板下弹性绝缘垫;本发明将普通扣件的下底板简化为底部支撑座,从而大大减少下底板的面积和质量,降低扣件的成本。同时,由于扣件不需自锁,拆卸极其方便。此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扣件压紧力可调节,提高了扣件的适应能力,便于消除扣件加工制造和长期运营带来的误差。
CN201220682492.3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提出一种易拆卸分离式双层减振扣件系统。提出的一种易拆卸分离式双层减振扣件系统,包括有弹条、轨下弹性绝缘垫、上底板、底板弹性绝缘垫、下底板和锚固螺栓;下底板所具有的凸台,穿过上底板上的通孔;套置在凸台上的底板连接套相对凸台转动后,与下底板上的凸台或与下底板形成凸凹结合的连接,对底板连接套进行轴向限位,且底板连接套在互锁机构作用下,与凸台在径向方向互锁;底板连接套的上檐部位扣压在上底板上部,通过互锁盖板由锚固螺栓紧固在道床上。
以上现有的减振扣件一般具有较低的刚度,列车经过钢轨时,低刚度的扣件起到隔离、缓冲列车冲击的作用,使列车大部分的冲击载荷和冲击能量无法传递到道床基础上,从而降低了道床基础和周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然而,虽然列车的冲击振动能量被隔离无法向下传递到道床基础,但该部分能力并未消失,而是沿着钢轨纵向传递或者沿着车轮反馈给列车。这样一来,虽然道床基础的振动得到降低,但钢轨的振动和列车的振动就会增加。钢轨和车轮的振动加剧会造成钢轨噪声辐射增加,情况严重时会导致钢轨形成波浪形磨耗——即所谓“钢轨波磨”现象,给列车的运行平稳性、轨道的打磨维护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分析钢轨振动加剧的主要原因,是普通减振扣件虽然将列车的振动能量隔离,但并未将其吸收消除。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式减振扣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56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