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反应器制备Cu-ZnO催化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6645.7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蒋新;凌晨;卢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37/03;C07C29/154;C07C3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反应器 制备 cu zno 催化剂 方法 | ||
1.一种利用微反应器制备Cu-ZnO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种反应物的水溶液进入微反应器后并非一开始即直接接触,而是在开始阶段,两者之间有被不直接参与反应的惰性缓冲溶液隔离,反应后的沉淀物经后续处理过程得到具有良好合成气制甲醇催化活性的Cu-ZnO催化剂;所述两种反应物的水溶液分别为铜锌混合盐溶液和碱溶液;微反应器包含3个以上的入口,铜锌混合盐溶液和碱溶液分别从两侧入口流入微反应器,中间入口为惰性缓冲溶液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缓冲溶液采用离子水或不参与反应的盐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反应器流道的横截面特征尺度为0.05mm-3mm,所述横截面特征尺度为截面积/截面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两种反应物的水溶液及惰性缓冲溶液,调节这三股溶液的流量,使得微反应器出口液体的pH在6.5~8.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经后续处理过程包括活化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经后续处理过程包括焙烧过程、活化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经后续处理过程包括陈化过程、活化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经后续处理过程包括陈化过程、焙烧过程、活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6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