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4441.5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1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3/373;H01L23/367;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徐文欣;吴敏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形成 方法 | ||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鳍部;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和鳍部部分侧壁形成导热层,所述导热层暴露出鳍部顶部表面,所述导热层的热传导率高于鳍部的热传导率,所述导热层顶部表面低于鳍部顶部表面;形成导热层后,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覆盖导热层和鳍部部分侧壁,隔离结构顶部表面高于导热层顶部表面。所述方法能降低器件的自发热效应,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是现代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MOS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栅介质层以及位于栅介质层表面的栅电极层;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的源漏掺杂区。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平面式的MOS晶体管对沟道电流的控制能力变弱,造成严重的漏电流。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ET)是一种新兴的多栅器件,它一般包括凸出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鳍部,覆盖部分所述鳍部的顶部表面和侧壁的栅极结构,位于栅极结构两侧的鳍部中的源漏掺杂区。
然而,现有技术中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构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鳍部;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和鳍部部分侧壁表面形成导热层,所述导热层暴露出鳍部顶部表面,所述导热层热传导率高于鳍部的热传导率,所述导热层顶部表面低于鳍部顶部表面;形成导热层后,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覆盖导热层和鳍部部分侧壁,隔离结构顶部表面高于导热层顶部表面。
可选的,鳍部的材料包括:锗、硅锗或Ⅲ-Ⅴ族化合物材料,Ⅲ-Ⅴ族化合物材料包括:砷化镓或铟镓砷;所述鳍部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外延形成鳍部材料层,对所述鳍部材料层图形化处理形成鳍部。
可选的,所述导热层的材料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
可选的,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1nm~5nm。
可选的,所述导热层顶部表面距离鳍部顶部表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为40nm~80nm。
可选的,所述导热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在半导体衬底和鳍部上形成初始导热层,所述初始导热层覆盖鳍部顶部表面和侧壁表面;形成初始导热层后,在所述初始导热层上初始牺牲层,所述初始牺牲层覆盖鳍部顶部表面和侧壁表面;回刻蚀所述初始牺牲层,形成牺牲层,所述牺牲层覆盖部分鳍部侧壁;形成牺牲层后,去除牺牲层暴露出的鳍部顶部表面和侧壁表面的初始导热层。
可选的,还包括:形成导热层后,去除导热层表面的牺牲层。
可选的,所述牺牲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
可选的,去除导热层表面牺牲层的工艺包括:灰化工艺。
可选的,形成导热层后,形成隔离结构之前,还包括:在鳍部和导热层表面形成氧化层。
可选的,所述氧化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
可选的,所述隔离结构顶部表面距离鳍部顶部表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二距离为40nm~60nm。
可选的,还包括,形成隔离结构后,在所述鳍部上形成横跨所述鳍部的栅极结构,栅极结构覆盖鳍部顶部表面和部分侧壁表面,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和位于栅介质层表面的栅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4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元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