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优异的起皱特性和表面品质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7285.0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3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朴秀湖;李凯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POSCO |
主分类号: | C22C38/18 | 分类号: | C22C38/18;C22C38/00;C22C38/02;C21D8/02;C21D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蔡胜有;郑毅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优异 起皱 特性 表面 品质 铁素体 不锈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公开了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铁素体不锈钢通过在热轧退火热处理之前进一步进行冷轧来改变截面的中心部分的显微组织而具有最终产品的优异的起皱特性和表面品质。根据本发明的铁素体不锈钢以重量%计包含:0.005%至0.1%的C;0.01%至2.0%的Si;0.01%至1.5%的Mn;0.05%或更少的P;0.005%或更少的S;10%至30%的Cr;0.005%至0.1%的N;0.005%至0.2%的Al;以及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γmax为20%或更大且小于50%,并且表面的细槽面积比为2.0%或更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涉及具有优异的起皱(ridging)特性和优异的表面品质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在热轧之后在进行热退火之前进一步进行冷轧,来改善厚度中心的组织而具有优异的起皱特性和优异的表面品质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不锈钢根据组分或金属组织来分类。根据金属组织,不锈钢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在这些不锈钢中,尽管有少量昂贵的合金元素但耐腐蚀性优异的铁素体不锈钢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厨房器具、汽车排气系统部件、建筑材料、家用器具等,并且是在外部使用时需要高光泽度的钢种。
然而,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起皱缺陷的问题,所述缺陷是在诸如深拉过程的成形过程期间引起的平行于轧制方向的皱纹形式的表面缺陷。起皱缺陷不仅使产品的外观劣化,而且在严重起皱缺陷的情况下在成形过程之后还需要另外的抛光过程,导致制造时间和成本增加。因此,为了扩大铁素体不锈钢的使用,需要改善起皱特性并获得优异的表面品质。
起皱缺陷基本上是由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体的形成引起的。也就是说,当具有一定取向的柱状晶体在轧制或退火过程期间保持不被破坏时,由于其宽度和厚度变形行为不同于周围的再结晶组织而呈现为起皱缺陷。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来去除引起起皱的组织以消除起皱缺陷。可以通过经由增加等轴晶体比率减少柱状晶体的分数或者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如热轧温度、热轧压下率和退火温度来减少起皱缺陷。
然而,几乎未尝试通过在退火之前对在高温下经卷取的热轧钢板进行对称轧制或不对称轧制,然后进行连续退火来改善织构。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特许公开第10-2008-0061863号(2008年7月3日公布)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特许公开第10-2014-0080348号(2014年6月30日公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铁素体不锈钢,其通过在进行热退火之前进一步进行冷轧来改变截面的中心区域的显微组织而具有最终产品的优异的起皱特性和优异的表面品质。
技术方案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具有优异的起皱特性和优异的表面品质的铁素体不锈钢以重量%计包含0.005%至0.1%的碳(C)、0.01%至2.0%的硅(Si)、0.01%至1.5%的锰(Mn)、0.05%或更少的磷(P)、0.005%或更少的硫(S)、10%至30%的铬(Cr)、0.005%至0.1%的氮(N)、0.005%至0.2%的铝(Al)、剩余部分为铁(Fe)和其他杂质,其中由下式1表示的γmax值在20%至小于50%的范围内,
(1)420×C+470×N+10×Mn+180-11.5×Cr-11.5×Si-52.0×Al
其中C、N、Mn、Cr、Si和Al是指相应元素的量(重量%)。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不锈钢的表面微槽面积比可以为2.0%或更小。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不锈钢的起皱高度可以为12μm或更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POSCO,未经株式会社POSCO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7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