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6996.5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5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和;藤井岳志;小幡智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齐雪娇;金玉兰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 ||
在沿与半导体基板(10)的正面平行地配置为条纹状的多个沟槽(2)中的栅沟槽(2a)的内部隔着栅绝缘膜(3a)设置有栅电位(G)的栅电极(4a)。在虚设沟槽(2b)的内部隔着虚设栅绝缘膜(3b)设置有发射电位(E)的虚设栅电极(4b)。在台面区(9)中的作为MOS栅起作用的第一台面区(9a)的表面区域的整个面设置有第一p型基区(5a),在不作为MOS栅起作用的第二台面区(9b)沿第一方向(X)以预定的间隔(D1)选择性地设置有第二p型基区(5b)。台面区(9)的两侧的沟槽(2)中的至少一方为栅沟槽(2a),MOS栅在栅沟槽(2a)的至少一方的侧壁侧进行驱动。据此,能够降低通态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沟槽栅结构的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公知有具备形成对栅极控制起作用的MOS栅结构的沟槽(以下,记为栅沟槽)和形成用于不对栅极控制起作用的虚设的MOS栅结构的沟槽(以下,作为虚设沟槽)的构成。对以往的沟槽栅型IGBT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9是示出以往的沟槽栅型IGBT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图19的截面线AA-AA'处的截面构造的截面图。图21是示出图19的截面线BB-BB'处的截面构造的截面图。在图19中,为了明确夹在相邻的沟槽102间的区域(台面区)109的平面布局,图示省略层间绝缘膜111和发射电极112。平面布局是指从半导体基板110的正面侧观察到的各部分的平面形状和配置构成。
如图19~21所示,在半导体基板110的正面侧设置有多个沟槽102。多个沟槽102配置为在半导体基板110的正面平行地延伸的条纹状的平面布局。多个沟槽102中的一部分的沟槽102为栅沟槽102a,除此以外的沟槽102为虚设沟槽102b。栅沟槽102a与虚设沟槽102b例如交替地配置。
在栅沟槽102a的内部,隔着栅绝缘膜103a设置有栅电极104a。在虚设沟槽102b的内部,隔着绝缘膜(以下,作为虚设栅绝缘膜)103b设置有电极(以下,作为虚设栅电极)104b。虚设栅电极104b与栅电极104a电绝缘而电连接到例如发射电位。在全部台面区109(夹在沟槽102间的区域)设置有p型基区105。
在p型基区105的内部分别选择性地设置有n+型发射区106和p+型接触区107。n+型发射区106配置为沿与沟槽102条纹状地延伸的方向(以下,作为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以下,作为第二方向)Y条纹状地延伸的平面布局。n+型发射区106在相邻的栅沟槽102a之间,夹着虚设沟槽102b在相邻的台面区109连续而沿第二方向Y延伸。
n+型发射区106的一部分和p+型接触区107露出于用于与发射电极112进行电连接(接触)的接触孔108(以虚线示出的部分)。在图19中,分别以不同的阴影示出n+型发射区106和p型基区105(包括p+型接触区107)。符号101、113~115分别是n-型漂移区、n型缓冲层、p+型集电层和集电极。
作为像这样的具备虚设栅电极的沟槽栅型IGBT,提出有如下装置:通过将发射区的宽度最优化来将基区的阻抗值设定为预定值,从而在关断时使漂移区内的少数载流子高速地排出,并且确保了RBSOA(Reverse Bias Safe Operation Area:反向偏置安全动作区)(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第0053、0058段)。)。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发射区形成为沿与沟槽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条纹状,从而抑制饱和电流的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69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旁路栅极结构的晶体管
- 下一篇:一种隧穿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