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格栅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5037.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0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福;印玲;陆一鸣;周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瀚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栅条 插槽 基板 汽车格栅 端板 格栅框架 缓冲组件 外侧端面 可拆装 本实用新型 缓冲能力 传统的 集料槽 间隙层 前端面 总成本 底面 顶出 装入 分割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格栅总成,包括格栅框架以及安装于格栅框架中间的可拆装的格栅条,所述格栅条均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块可拆装的端板,基板的前端面设置有一个插槽,插槽的底面均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缓冲组件,插槽中均装入一端板,端板的后端均设置一安装部,安装部均插入于插槽中,并与缓冲组件的外侧端面接触顶出,端板与基板的外侧端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层,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集料槽。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格栅总成将传统的格栅条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又不会过多增加车辆的重量以及尽可能的减轻格栅条的重量,增加格栅条的缓冲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格栅总成。
背景技术
通常在汽车前部表面装有格栅总成,其作用是对水箱、发动机、空调等通风和进气,并防止行驶中外来物对车厢内部部件的破坏,同时也起到美观的作用。
目前的格栅条一般都是一体式的结构,其弊端是格栅条经常会受到撞击、碰擦,导致格栅条的使用寿命普遍较低。格栅条一般都是塑料材质,受到碰撞与格栅框架断裂,导致整个格栅总成都需要更换,大大增加了成本,且一体式的结构抗冲击能力非常的差,而碰撞部位一般在格栅条的最外侧面,因此如果该处漆面受损,如果只换掉该处的结构,那么可以大大降低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格栅总成,将传统的格栅条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又不会过多增加车辆的重量以及尽可能的减轻格栅条的重量,并增加格栅条的缓冲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格栅总成,包括格栅框架以及安装于格栅框架中间的可拆装的格栅条,所述格栅条均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块可拆装的端板,基板的前端面设置有一个插槽,插槽的底面均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缓冲组件,插槽中均装入一端板,端板的后端均设置一安装部,安装部均插入于插槽中,并与缓冲组件的外侧端面接触顶出,端板与基板的外侧端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层,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集料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板的后端面均凸出设置两延伸部,两延伸部之间形成一个操作腔,延伸部上均安装一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穿过操作腔与格栅框架的内壁螺纹连接装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隙层内均填充一层泡棉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板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端板外侧端为圆形凸面,端板的直径等于基板的宽度,端板一侧的安装部两侧面分别与插槽的内壁摩擦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料槽的截面均呈“L”型,所述端板为塑料板,外部涂抹与基板相同颜色的油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格栅总成将传统的格栅条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又不会过多增加车辆的重量以及尽可能的减轻格栅条的重量,增加格栅条的缓冲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格栅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瀚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瀚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5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