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散热系统前的进气挡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3513.8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0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德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153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出气盒 出气管道 进气挡板 散热系统 出气孔 除蚊 盒体 有效降低汽车 隔板 本实用新型 挡板移动 固定设置 进气格栅 快速降温 排污管道 汽车电脑 汽车行驶 嵌入安装 向上移动 行驶阻力 伸缩杆 分隔 油耗 节电 汽车 轮胎 发动机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散热系统前的进气挡板结构,包括出气盒体、出气分隔板和调节挡板;所述除蚊盒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进气格栅;所述除蚊盒体的底部一侧嵌入安装有若干根排污管道;所述出气盒体的另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一根一号出气管道。调节挡板的设置,有利于降低行驶阻力,当水温较低时,汽车电脑会控制多节电动伸缩杆推动调节挡板向上移动,使调节挡板移动到出气盒体的顶部,这样调节挡板会将一号挡板和二号挡板上的二号出气孔分隔开,所以出气盒体一侧的空气只会通过一号出气孔进入到出气盒体的另一侧,然后通过一号出气管道排放到轮胎的顶部,有利于发动机快速降温,并且这样在汽车行驶时也不会增大阻力,可有效降低汽车油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散热系统前的进气挡板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格栅通常安装在汽车前部以利于发动机舱进气以及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当然,汽车格栅在另一方面还有装饰汽车,以提高整车视觉效果美观度及辨识度的作用。
例如申请号为201380047211.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空气进气机构(12)的空气进气装置(10),所述空气进气机构构成为用于确定流动横截面,通过所述空气进气机构的气流能通过流动横截面被引导,所述空气进气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柱(16),所述支柱至少区段式地限定所述空气进气机构的流动横截面,并且所述支柱将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通过所述空气进气机构。所述支柱通过至少两个支柱元件(161、162)构成,所述支柱元件沿垂直于流动横截面的方向至少区段式地互相邻近地设置,支柱的各支柱元件构成为互相插入,至少一个支柱元件(161)至少区段式地构成为具有空腔(221),所述空腔构造成使得其中一个支柱元件(162)的板段(242)插入到另一个支柱元件(161)的空腔(221)中。
再例如申请号为201380044707.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组装的模块化框架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该组装的模块化框架包括上框架部和下框架部,上框架部和下框架部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盖可连接至上框架部的第一端部和下框架部的第一端部。上框架部的第一端部与下框架部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连接包括形成在上框架部的前端部上的上杆端接头以及形成在下框架部的第一端部上的下杆端接头。上杆端接头滑动到形成在第一端盖上的上杆端盖接头中,并且下杆端接头滑动到形成在第一端盖上的下端盖接头中。
基于上述检索发现,其两项专利同时结合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散热进气装置,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汽车散热进气装置的外侧多为一个普通的网状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石子的作用,但是在夏季时不能较好的阻挡外部的蚊子等小昆虫,这些蚊虫会通过进气格栅进入发动机舱内部,然后撞击在发动机水箱和水箱外部的额风扇上,长时间积累后难以进行清理,并且现在的有些进气格栅虽然具有自动打开和关闭的功能,但是在较冷的天气关闭进气格栅行驶时会大大增大风阻,增大汽车油耗。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散热系统前的进气挡板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散热系统前的进气挡板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汽车散热进气装置的外侧多为一个普通的网状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石子的作用,但是在夏季时不能较好的阻挡外部的蚊子等小昆虫,这些蚊虫会通过进气格栅进入发动机舱内部,然后撞击在发动机水箱和水箱外部的额风扇上,长时间积累后难以进行清理,并且现在的有些进气格栅虽然具有自动打开和关闭的功能,但是在较冷的天气关闭进气格栅行驶时会大大增大风阻,增大汽车油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散热系统前的进气挡板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德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德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35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