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7302.6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1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辉;闫禄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人 腿部 保护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在的车辆一般都装有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又名保险杠。当车辆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时,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往往首先碰到行人腿部,设计合理和安全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以及其吸能结构,并在行人腿部保护装置上设置行人腿部保护的装置以减小汽车对行人腿部的伤害成为一个重要的需求。但是多数行人腿部保护装置为了提高自身强度,在其防撞梁的顶部往往设有凸出的加强筋,不便于安装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另外由于碰撞一般是在车轴线方向,所以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在车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往往比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很多,压缩了车身的布置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腿部保护装置,通过结构优化,并设置腿部保护支架,以便在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减小行人腿部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以便减小汽车碰撞到行人时,减小行人腿部受到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用于车辆,包括:防撞梁;至少一个保护支架,固设于防撞梁顶部的上端面,每个保护支架包括伸出上端面且向上弯折的保护部,其中,防撞梁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防撞梁沿车辆的车身轴线方向的最大尺寸的比例大于1。
通过在防撞梁顶部的上端面设置保护支架,可以在碰撞时为行人提供应有的保护功能;保护部伸出上端面且向上弯折,使保护支架具有简单的结构,制造简单,降低了成本,在损坏时也易于更换;另外,保护部伸出上端面,使保护部至少有一部分探出了防撞梁,在碰撞时先于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其他部件碰触到行人腿部,提前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减少了行人腿部受到的伤害。
将防撞梁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防撞梁沿车辆的车身轴线方向的最大尺寸的比例限定为大于1,使防撞梁在车轴线方向上的尺寸较现有技术大幅减小,从而增加了车身在车轴线方向上的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防撞梁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防撞梁沿车辆的车身轴线方向的最大尺寸的比例范围为2~4。
可选地,保护部与防撞梁顶部的上端面呈预设角度,预设角度的范围为60°~120°。
可选地,保护支架与防撞梁一体成型。
可选地,保护支架还包括:连接部,与顶部的上端面平行且固定于上端面,连接部与保护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保护部与连接部的夹角为90°。
可选地,连接部与保护部一体成型,连接部与保护部连接处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小孔。
可选地,防撞梁底部设有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由防撞梁的外侧端面向下延伸。
可选地,保护部上设有吸能垫。
可选地,保护支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保护支架之间设有间隙。
可选地,保护支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保护支架分别设于顶部的上端面的左右两端。
可选地,防撞梁中设有多条与顶部的上端面平行的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为2~4条,多条第二加强筋均匀设置在防撞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每条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梁的内壁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
通过采用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的车辆,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可以减小对行人腿部的伤害;还缩小了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在车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增加了车身的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防撞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防撞梁,102外侧端面,104上端面,106连接孔,12保护支架,120连接部,122保护部,14螺栓,16拉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7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安全带高调装置及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