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5717.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2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吕金庆;孙贺;兑瀚;于佳钰;王鹏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33/14 | 分类号: | A01D33/14;A01D9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联合 收获 机升运 装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薯类收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马铃薯收获方式为分段收获,由马铃薯挖掘机将马铃薯挖掘出后铺放在地面,再由人工或单独装车装置进行捡拾,不能一次性完成挖掘、分离、筛选、装车,造成马铃薯收获所用农时增加,降低生产效率;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较少、应用不广泛,且升运装车机构的技术不成熟,故障率高。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输送装车臂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以提高马铃薯机械收获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伤薯率低、工作稳定性好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该机构可提高马铃薯输送装车效率,进而提高马铃薯联合收获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由下输送架、液压油缸、中间升运架、升运带总成、上输出架组成;动力由液压马达驱动,后传动到升运带总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下输送架、中间升运架、上输出架之间通过铰接的机构连接,由液压油缸驱动,具有折腰功能,在工作结束、转移地块或收获机运输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折叠;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调整升运输送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升运带总成由橡胶升运带、支撑杆条、杆条外胶管、橡胶隔板、侧保护板构成,安装在整个输送架上;支撑杆条铆接在橡胶升运带上,支撑杆条间具有一定间隙,使其具有一定的清洁筛土功能;与马铃薯薯块直接接触的部分所用材料均采用橡胶等柔性材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可以增加整个升运装车装置运转的稳定性,整个升运装车装置的机架采用分体式机构,分下输送架、中间升运架、上输出架组成整个机架,由液压油缸驱动可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需求进行折叠和升运高度调节,同时升运带总成等输送薯块的部件均采用柔性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升运装车过程中对马铃薯块茎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升运带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下输送架1、液压油缸2、中间升运架3、升运带总成4、上输出架5、支撑杆条6、杆条外胶管7、橡胶升运带8、橡胶隔板9、侧保护板10、铆钉11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介绍了本实用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优选实施方式的构造示意图,包括下输送架1、液压油缸2、中间升运架3、升运带总成4、上输出架5,升运带总成4安装在下输送架1、中间升运架3、上输出架5上,由液压马达驱动带动整个升运装车装置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的输送架1、中间升运架3、上输出架5之间安装有转动机构,通过液压油缸2驱动,可根据具体工作情况,调节液压油缸2来调剂升运装车的高度,也可在作业结束后运输和地块转移时进行机架折叠,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3、4、5所示,所述的升运带总成4由支撑杆条6、杆条外胶管7、橡胶升运带8、橡胶隔板9、侧保护板10、铆钉11构成,杆条外胶管7套装在支撑杆条6上,支撑杆条6铆接在橡胶升运带8上,与马铃薯接触部件均采用防损伤的柔性橡胶,减少升运装车过程中对薯块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57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