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物与汤料分离式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8125.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6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珍;周洋;李鹏博;李泽煌;董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0;A47J45/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105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孔 上锅体 对称设置 中间设置 支撑柱 汤料 本实用新型 直径一致 下锅体 凸部 凸台 方便操作 手柄 台阶孔 漏孔 外壁 容纳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与汤料分离式锅,其包括下锅体和设置在下锅体内的上锅体,上锅体外壁上对称设置手柄,上锅体底部设置多个漏孔,上锅体底部中间设置有凸台,凸台中间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为台阶孔,通孔两端直径一致,通孔中间的直径较两端的直径大,通孔上对称设置有凹槽;下锅体底部中间设置支撑柱,支撑柱上对称设置有凸部;凹槽和通孔直径较大的部分均能容纳凸部,支撑柱直径与通孔两端的直径一致。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食物与汤料的分离,而且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与汤料分离式锅。
背景技术
炖煮类的食物在烹饪之后,有些人喜欢捞取食物,有些人喜欢喝汤,并且在汤较多而又想要吃食物时,捞取食物较为困难。那么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也需要生活越来越方便,故需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物与汤料分离式锅,不仅能够实现食物与汤料的分离,而且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用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物与汤料分离式锅,包括下锅体和设置在下锅体内的上锅体,上锅体外壁上对称设置手柄,上锅体底部设置多个漏孔,上锅体底部中间设置有凸台,凸台中间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为台阶孔,通孔两端直径一致,通孔中间的直径较两端的直径大,通孔上对称设置有凹槽;下锅体底部中间设置支撑柱,支撑柱上对称设置有凸部;凹槽和通孔直径较大的部分均能容纳凸部,支撑柱直径与通孔两端的直径一致。
进一步地,漏孔均匀且呈放射状地分布在上锅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凹槽和凸部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凸部设置在支撑柱的中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仅能够实现食物与汤料的分离,而且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用安全;通孔的台阶孔的设计、通孔两侧对称的凹槽的设计、支撑柱的凸部的设计配合起来实现食物与汤料的分离;手柄既能在烹饪的时候起到将上锅体支撑在下锅体上的作用,还能通过手柄操作进行食物与汤料的分离,方便操作、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的整体和零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视和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上锅体,2-下锅体,3-手柄,4-漏孔,5-凸台,6-通孔,7-凹槽,8-支撑柱,9-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食物与汤料分离式锅,包括下锅体和设置在下锅体内的上锅体,上锅体外壁上对称设置手柄,上锅体底部设置多个漏孔,上锅体底部中间设置有凸台,凸台中间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为台阶孔,通孔两端直径一致,通孔中间的直径较两端的直径大,通孔上对称设置有凹槽;下锅体底部中间设置支撑柱,支撑柱上对称设置有凸部;凹槽和通孔直径较大的部分均能容纳凸部,支撑柱直径与通孔两端的直径一致。
进一步地,漏孔均匀且呈放射状地分布在上锅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凹槽和凸部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凸部设置在支撑柱的中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未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8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