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加热冷却系统、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2029.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军;张海涛;李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61;H01M10/6567;H01M10/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加热 冷却系统 电动汽车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整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加热冷却系统、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快充倍率的提高以及客户对续航里程和电池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自然冷却越来越难以满足电池冷却的要求,单独的电池液冷系统又无法利用电机产生的热量,造成能量浪费,故如何提高整车的热管理效率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加热冷却系统、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自然冷却无法满足电池冷却的要求,单独的电池液冷系统无法利用电机产生的热量,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冷却系统,包括:
加热器、水泵、制冷器、第一液体管路、第一气体管路和第一阀门;
其中,所述第一液体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液体管路经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依次穿过所述制冷器、动力电池、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一阀门;
所述第一阀门还与动力系统冷却系统连通;
所述第一气体管路穿过所述制冷器,与空调制冷系统连通。
其中,所述动力系统冷却系统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阀门为四通阀,所述第二阀门为三通阀;
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与所述加热器中的第一液体管路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动力系统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连接;
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三端与所述动力系统冷却系统中的待冷却部件中的管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阀门控制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控制器、所述制冷器包括制冷器控制器,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二阀门控制器,所述水泵包括水泵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控制器、所述加热器控制器、所述制冷器控制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和所述水泵控制器均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冷却系统、空调制冷系统、空调加热系统、膨胀水箱和如上所述的电池加热冷却系统;
其中,所述膨胀水箱通过第二液体管路和第二气体管路与所述空调加热系统连通;
所述膨胀水箱通过第三液体管路与所述动力系统冷却系统连通;
所述空调制冷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冷却系统、所述空调加热系统和电池加热冷却系统分别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将电池加热冷却系统与动力系统冷却系统连通,实现了在电池温度较低时,通过利用动力系统的余热为动力电池加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将电池加热冷却系统的制冷器与空调制冷系统连接,实现了利用空调制冷系统为动力电池冷却,提高了电池冷却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加热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热器,2-水泵,3-制冷器,4-第一液体管路,5-第一气体管路,6-第一阀门,7-动力电池,8-第二阀门,9-第一阀门控制器,10-加热器控制器,11-制冷器控制器,12-电池管理系统,13-第二阀门控制器,14-水泵控制器,15-整车控制器,16-温度传感器,21-动力系统冷却系统,22-空调制冷系统,23-空调加热系统,24-膨胀水箱,25-第二液体管路,26-第二气体管路,27-第三液体管路,100-电池加热冷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2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组的集成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用锂离子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