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质铝合金货车车厢的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0486.1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0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斌;林立财;林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兴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8 | 分类号: | B62D21/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承重梁 矩形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 轻质铝合金 车架结构 货车车厢 货车 宽度方向间隔 驾驶安全性 车厢底面 间隔设置 矩形框架 使用寿命 应力集中 断裂的 弧形面 上端面 上端 形变 拱起 受力 贴合 颠簸 平行 变形 平整 行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质铝合金货车车厢的车架结构,其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车架和沿车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长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第一承重梁,所述一对第一承重梁之间以及第一承重梁与车架的矩形框架之间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承重梁和第三承重梁,所述的矩形框架结构的车架和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第三承重梁的上端构成一沿长度方向中间拱起的弧形面,本实用新型方案使得货车在不平整的路面进行行驶时,即使发生颠簸,车架也会发生轻微形变,使车厢底面与车架上端面保持贴合,而不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车架局部发生受力过大而变形或断裂的情况,使得车架的使用寿命更长,货车的驾驶安全性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领域,尤其是一种轻质铝合金货车车厢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货车车架的上端面多为平面结构且车架的承重梁之间大多未设置加强辅助结构进行辅助加强,使得货车在长期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车架开裂或提早损坏,另外在一些山路或不平整的路面进行行驶使,容易导致车架,甚至货车重心不稳,导致侧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实施便利的轻质铝合金货车车厢的车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轻质铝合金货车车厢的车架结构,其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车架和沿车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长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第一承重梁,所述一对第一承重梁之间以及第一承重梁与车架的矩形框架之间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承重梁和第三承重梁,所述的矩形框架结构的车架和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第三承重梁的上端构成一沿长度方向中间拱起的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弧形面的弧度为π/18~π/4。
进一步,所述第二承重梁、第三承重梁和车架的矩形框架与第一承重梁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车架位于边缘的支架为槽形结构且支架槽形结构的内凹部朝向车架内侧。
进一步,所述第三承重梁与第一承重梁之间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筋上镂空有若干个用于释放应力的圆孔或椭圆孔。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承重梁为T型钢。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承重梁和第三承重梁为槽形钢。
进一步,所述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第三承重梁均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第一承重梁的上端部为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货车的车厢装配到车架上时,由于矩形框架结构的车架和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第三承重梁的上端构成一沿长度方向中间拱起的弧形面使得车厢的底面能够与车架稳固贴合,且中间形成一个稳定支撑点,由于车厢内的货物会对车厢施加一个重力,使得货车在不平整的路面进行行驶时,即使发生颠簸,车架也会发生轻微形变,使车厢底面与车架上端面保持贴合,而不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车架局部发生受力过大而变形或断裂的情况,使得车架的使用寿命更长,货车的驾驶安全性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的简要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兴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中兴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0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梁结构
- 下一篇:消防车副车架与底盘车架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