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1009.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4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庞振宇;赵习森;党海龙;王成俊;倪军;刘滨;时丕同;杨红;伍小雄;丁磊;曹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61220 | 代理人: | 贺珊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驱 设备 检漏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漏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项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因其具有改善油水流度比、溶解膨胀、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等作用可以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而先后在国内外不同类型储层中开展了先导试验,而采用天然或人造岩心进行多个方向的室内实验模拟二氧化碳在真实地层中的诸多静态性质和动态特征是其开展先导试验前的一般步骤,二氧化碳驱油实验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自身遇水具有的腐蚀性、实验压力较高及实验胶皮筒的较易磨损,实验过程中出现设备局部渗漏的情况时有出现,而由此引起的不能完全真实模拟二氧化碳在地层中的渗流特征及相应的实验误差也随之产生,因此如何迅速高效的检测出实验设备的渗漏点,对于顺利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实验和缩短实验周期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易用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包括气瓶和待检体;所述待检体上设置有若干测压点;所述气瓶与待检体入口相连接;还包括玻璃管、软管和烧杯;所述玻璃管的下端设置有两个接口;所述软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前述玻璃管下端的任一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前述测压点相连接;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前述玻璃管下端的另一接口相连接,另一端置于烧杯底部;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洗耳球;所述洗耳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烧杯内设置有表面活性剂和水。表面活性剂和水气泡反应的泡沫液经第二软管进入玻璃管内,关闭第一阀门后接通气瓶与玻璃管的连通,观察玻璃管内泡沫液的反应,若测压点有泄漏发生,则泄漏气体通过第一软管进入玻璃管内,玻璃管内的泡沫液上升则表明有泄漏发生,提示进行相应后续处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所述烧杯内设置有搅拌装置;通过搅拌装置可以加速表面活性剂与水的反应,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所述烧杯一侧设置有铁架台;前述搅拌装置的顶端设置于铁架台上,搅拌装置的底端置于烧杯内,通过铁架台放置搅拌装置,便于实验过程中的使用,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所述气瓶为二氧化碳气瓶;所述待检体为胶皮筒;所述胶皮筒上设置若干测压点为连接螺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所述第一软管与测压点连接的一端设置为T型;T型端头与测压点的连接螺栓的外形相匹配,可以使得第一软管与连接螺栓的密封性得到有效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所述玻璃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通过刻度可以方便的观察玻璃管内的泡沫液体积是否发上变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通过表面活性剂与水在烧杯内反应,产生泡沫液通过洗耳球及阀门进入到玻璃瓶内,关闭阀门后通过气瓶相待检体供气,通过第一软管与各测压点相连接,观察玻璃瓶内泡沫液是否发生上升变化,可快速高效的检测出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测压点是否发生泄漏,结构简单,易于制备,操作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瓶、2-胶皮筒、3-测压点、4-第一软管、5-玻璃管、6-第一阀门、7-第二软管、8-洗耳球、9-第二阀门、10-烧杯、11-铁架台、12-搅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氧化碳驱油设备检漏组合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未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1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