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桨保护罩及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9919.6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7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恽为民;聂贻孝;庞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0 | 分类号: | B64C2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罩 螺旋桨 旋翼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全方位保护 保护区 防护部 单独使用 生产加工 吸收碰撞 向上弯曲 支撑杆 动能 拆卸 变形 加工 安全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桨保护罩及旋翼飞行器,螺旋桨保护罩包括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下保护罩包括基座和连接在基座上的第一防护部,第一防护部远离基座的一端向上弯曲并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可拆卸连接,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之间形成保护区。螺旋桨保护罩能通过变形来吸收碰撞动能,减轻对螺旋桨的破坏;下保护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上保护罩组合使用,保护区为螺旋桨提供全方位保护;可拆卸连接的设置,使得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便于进行维护,简化了保护罩的结构,便于生产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翼飞行器,采用上述螺旋桨保护罩,能够为螺旋桨提供全方位保护,进而保护旋翼飞行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桨保护罩及应用该螺旋桨保护罩的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器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工程地质勘察、航拍、摄影、遥感等领域,其飞行环境变得多样化,飞行器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当飞行器在不同环境中飞行时,可能会与其中的人或物发生碰撞,飞行器螺旋桨具有较高的转速,在碰撞时,不仅会对外物造成较大的损害,螺旋桨本身也会损坏,影响飞行器正常飞行。
现有的螺旋桨保护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带来的损害,但是仍存在如下问题:
1、保护罩只保护了螺旋桨的下部,当有外物从螺旋桨上侧接近时,或者飞行器倾斜飞行时,无法避免外物与螺旋桨接触,保护效果不理想;
2、保护罩将整个螺旋桨置于内部,保护罩采用具有空洞的材料,这样保护罩会对螺旋桨气流产生很大影响,且保护罩重量较大,增加了飞行器的负重;
3、保护罩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安装拆卸困难,费时费力,不便于对螺旋桨进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保护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螺旋桨在转动过程中易遭到碰撞损坏、保护罩保护效果不理想、保护罩安装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旋桨保护罩,包括:
下保护罩,其包括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向上弯曲并连接有第一支撑杆;
上保护罩,其与所述下保护罩可拆卸连接,所述上保护罩与所述下保护罩之间形成保护区,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保护区内。
其中,所述上保护罩包括支架和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二防护部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向下弯曲并连接有第二支撑杆。
其中,所述上保护罩与所述下保护罩卡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二者中的一个上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个卡孔,二者中的另一个上于所述卡孔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扣。
其中,所述第二防护部与所述第一防护部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基座呈圆弧形,所述第一防护部包括多个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向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呈放射状延伸的骨架。
其中,所述骨架沿所述基座的外周均匀间隔分布。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呈弧形,所述骨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连接。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骨架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
一种旋翼飞行器,包括若干个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保护罩,每一个所述螺旋桨对应安装一个所述螺旋桨保护罩。
其中,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所在的电机座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桨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9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