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测试机构以及电机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2887.2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逸栋;张学垠;李超;莫小波;朱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南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唐银益,李亦慈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测试 机构 以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测试机构以及电机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电机驱动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在复杂环境中工作对电机的稳定性、散热性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为分析一款电机的性能,验证其是否适用于较恶劣的工况,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测试,不同的电机需要不同的测试机构,并且测试不同的电机参数时,例如电机的电流-力矩系数、电流-转速,需要用不同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这也给电机的测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定量测量电机扭矩并且可调配重的电机测试机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测试机构,测试机构包括固定和安置电机的电机外壳、阻尼器和编码器、支撑架,电机外壳固定于支撑架上,电机外壳固定被测电机,阻尼器套接于电机轴的一端,编码器与阻尼器相依,与电机轴的一端相连接,电机测试机构还包括摆臂,摆臂连接于电机轴的另一端。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机构还包括力矩传感器和摆臂固定件,电机轴通过力矩传感器与摆臂相连,力矩传感器通过法兰与电机轴相连,摆臂固定件将摆臂固定于支撑架。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臂的一端或两端安装配重。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外壳中安置的电机的电机轴的中心轴与地面平行设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试机构还包括支撑架、电机外壳固定于支撑架上。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轴的一端穿过支撑架上的开设的第一中心孔后,通过法兰与力矩传感器相连,电机轴的另一端穿过电机外壳的开设的第二中心孔与阻尼器相连。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上均设置有电机轴承。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码器通过编码器底座固定于电机外壳上,编码器的转子与阻尼器固联,编码器的定子安装在编码器底座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机测试系统,包括电机测试机构以及电源、驱动器、运算设备,其中,所述电源连接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连接电机测试机构,所述运算设备连接编码器和力矩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机测试机构,所述的测试机构包括固定和安置电机的电机外壳、支撑架,电机外壳固定于支撑架上,电机外壳固定被测电机,所述的电机测试机构还包括摆臂,力矩传感器,摆臂固定件,力矩传感器套接于电机轴的一端,摆臂固定于力矩传感器的非电机轴连接端,摆臂固定件将摆臂固定于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散热性好,便于拆卸。测量电流-力矩系数时传感器的前端被摆臂通过摆臂固定件固定在底座上。此时电机通电,电机转子产生扭矩,该扭矩通过转子架、电机轴、法兰传递到力矩传感器的底座端。此时力矩传感器读取的扭矩即为电机输出的扭矩;测量电流-转速系数时,拆除两个摆臂固定件,被测试的电机通电后电机转子旋转,编码器读取转速,阻尼器为电机转子提供稳定的阻力扭矩。可以通过更换阻尼器的参数改变电机的负载;也可以通过调整摆臂末端的配重给被测试的电机添加一个重力扭矩。需要取出电机时,拆开底座与电机外壳之间的联接,拧松转子紧定螺丝与定子紧定螺丝,即可轻松将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机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机测试机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电机测试机构的水平剖视图;
图4是电机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底座1,支撑架2,配重3,摆臂4,摆臂固定件5,力矩传感器6,电机外壳7,法兰8,电机轴9,阻尼器12,编码器13,电机转子15,电机定子16,第一中心孔17,第二中心孔18,轴承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3分别是电机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垂直剖视图和水平剖视图,电机测试机构包括底座1,支撑架2,配重3,摆臂4,摆臂固定件5,力矩传感器6,电机外壳7,法兰8,电机轴9,阻尼器12,编码器13,电机转子15,电机定子16,第一中心孔17,第二中心孔18。
其中,底座1可以采用板状结构,支撑架2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大致垂直地安装在底座1上,当然支撑架2也可以与底座1一体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南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南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28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次品踢除机构的微型马达性能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智慧电池云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