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3308.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8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敏;李谨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懂玫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黄杭飞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传感器 信号 出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辆,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第一辆电动车于1834年制造出来,它是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电动自行车曾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优势,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青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从研制开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小批量投放市场,至2012年以来的生产和销售,一直呈逐年大幅增长的势头。由于需求旺盛,近几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长。
电动车用传感器是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只是简单的将线引出,此方式容易造成线接头的断裂,导致信号无法正确完整的传输到控制器端,从而导致通信故障,不适合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出线套,所述基座的一侧连接有接线套,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出线套的内部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接线套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互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耳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固定耳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耳的端部还设有倒角,所述出线套的顶端和防护套的连接处设有圆弧倒角,所述定位孔不少于四组。
优选的,所述出线套和接线套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出线套和接线套互相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为橡胶套,所述防护套的厚度不超过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线先穿过第二通孔,再贯穿第一通孔,通过设置左右对称的固定耳,并在固定耳上开设定位孔,便于将基座固定住,避免使用过程中松动,通过在出线套的内部设置防护套,并在出线套的顶端和防护套的连接处设置圆弧倒角,从而对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线进行有效防护,防止磨损,保证信号稳定传递,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出线套、3固定耳、4定位孔、5接线套、6防护套、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用传感器的信号出线结构,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基座1的顶部设有出线套2,所述基座1的一侧连接有接线套5,所述基座1的底部设有固定耳3,所述固定耳3上设有定位孔4,所述出线套2的内部设有防护套6,所述防护套6内部设有第一通孔7,所述接线套5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8之间互相连通,所述固定耳3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固定耳3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固定耳3的端部还设有倒角,所述出线套2的顶端和防护套6的连接处设有圆弧倒角,所述定位孔4不少于四组,所述出线套2和接线套5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出线套2和接线套5互相垂直设置,所述防护套6为橡胶套,所述防护套6的厚度不超过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懂玫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懂玫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3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脱落的加强衬板
- 下一篇:一种车载设备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