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铰链以及具有它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7874.1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4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彦明;段兴中;胡跃刚;李云端;姜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5/02;E05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铰链 以及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铰链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门上设有互相独立的铰链和限位器,其中,多个车门铰链自上向下分布,上铰链与下铰链的跨距大于1/3车门长度,限位器和车门线束位于上铰链和下铰链之间。上述结构存在如下缺点:限位器与铰链是两个互相独立的零件,限位器的布置受铰链轴线、玻璃面及造型的影响;此外,安装限位器时需要在车门上打孔,不利于车门的密封和车门的降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车门限位、结构简单紧凑的车门铰链。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车门铰链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包括:固定页,所述固定页上设有锁止部;以及活动页,所述活动页与所述固定页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活动页上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活动页与所述固定页的夹角为预设限位角度时,所述弹性限位件与所述锁止部相适配以使所述活动页被锁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结构简单紧凑,不仅能够实现车门与车门的转动连接,而且集成了车门限位功能。
可选地,所述锁止部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当所述锁止部的个数为多个时,所述预设限位角度的个数与所述锁止部的个数相一致,在每个所述预设限位角度上,所述弹性限位件与对应的锁止部相适配以使所述活动页被锁定。
可选地,所述锁止部为卡槽,所述活动页与所述固定页的夹角为预设限位角度时,所述弹性限位件卡在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弹性限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与所述活动页固定连接且所述扭簧的可扭转方向与所述活动页的枢转方向相一致。
可选地,所述固定页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页的第一端通过枢轴枢转连接,所述锁止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页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活动页的内侧具有定位槽,所述活动页的上端具有上安装孔,所述活动页的下端具有下安装孔,所述扭簧的中部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扭簧的上端伸入并固定在所述上安装孔内且所述扭簧的下端伸入并固定在所述下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扭簧包括:第一伸出段,所述第一伸出段位于所述活动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伸出段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页的上安装孔固定连接;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出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以及第二伸出段,所述第二伸出段位于所述活动页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伸出段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页的下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页被锁定时,所述第一伸出段和所述第二伸出段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扭簧为线形,所述第一伸出段和所述第二伸出段均为U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出段与所述第二伸出段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6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车门;以及所述的车门铰链,所述车门铰链的固定页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车门铰链的活动页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车门铰链 100,车门 200,
固定页 10,卡槽 11,
活动页 20,定位槽 21,上安装孔 22,下安装孔 23,
扭簧 30,第一伸出段 31,连接段 32,第二伸出段 33,
枢轴 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100包括:固定页10以及活动页20,固定页10上设有锁止部,活动页20与固定页10可枢转地相连,活动页20上设有弹性限位件,活动页20的转动角度为预设限位角度时,弹性限位件与锁止部相适配以使活动页20被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7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翻窗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自动调节功能的断桥专用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