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6250.7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0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君;李书廷;陈智龙;何红秀;秦争争;杨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C35/00;B63G8/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飞行器。
背景技术
如今飞行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飞行器大都采用电机驱动,具有噪声小,反应灵敏等优点,而且飞行器结构简单,易于操控,可以实现从空中对目标进行监测,满足拍摄者的航拍需求等,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飞行器只是单纯的实现空中的飞行,一些飞行器可以实现空中的飞行和水面的航行,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栖飞行,导致飞行器的应用领域有所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以实现变形的,可以进行空中飞行、水面航行、水下潜行的新型的多功能飞行器。
一种多功能飞行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顶部设有多个用于飞行的飞行旋翼,下壳体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水下推进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侧相结合处分别设有一通道,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可从两侧通道伸出的侧飞行旋翼装置,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结合处通道的通道口两侧设有一对导轨,所述每一对导轨上设有一滑板,滑板上设有竖直设置的侧水下推进器,所述通道口顶部设有密封挡板,侧水下推进器顶部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与密封挡板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在水下时,滑板可在侧水下推进器作用下向上运动到顶部堵住通道口,从而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结合处两侧的通道口密封。
作为改进,所述侧飞行旋翼装置包括侧飞行翼导轨、侧飞行翼滑块、侧飞行旋翼和导轨滑块装置,所述侧飞行翼滑块有两个且均可在侧飞行翼导轨上自由滑动,侧飞行旋翼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侧飞行翼滑块固定相连,所述导轨滑块装置包括伺服电机、连杆以及方向与侧飞行翼导轨垂直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螺母副,所述螺母副通过两个连杆分别与两个侧飞行翼滑块铰接,所述丝杆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伺服电机与丝杆端部相连。
作为改进,所述飞行旋翼和水下推进器均有2-4个。
作为改进,所述飞行旋翼、水下推进器、侧飞行翼、以及侧水下推进器均采用无刷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 不仅能够实现空中的飞行、水面的航行,还能完成水下的潜行的动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栖飞行。
2. 该飞行器在由水面入水下潜行的过程中,会进行机构的变形,将空中飞行时所用的电机收回,以保证在水下潜行时的流线型的外形。
3. 该飞行器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可以作为一个平台或载体,与其它装置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轨滑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壳体顶部的丝杆螺母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轨和滑板局部示意图。
图中 1-第一侧水下推进器,2-电机G,3-平板,4-第一飞行旋翼,5-电机B,6-上壳体,7-电机H,8-第二侧水下推进器,9-下壳体,10-电机F,11-第一水下推进器,12-第二水下推进器,13-电机E,20-第二飞行旋翼,21-电机A,22-导轨,30-第一侧飞行旋翼,31-电机C,32-导轨滑块装置,33-连杆,34-电源及控制模块,35-丝杆,36-螺母副,37-伺服电机,38-第二侧飞行旋翼,39-电机D,40、43-侧飞行翼滑块,41-侧飞行翼导轨,42-固定板,44-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上壳体6顶部上安装有两个飞行旋翼,分别为第一飞行旋翼4和第二飞行旋翼20,所述第一飞行旋翼4和第二飞行旋翼20分别通过电机B 5和电机A 21固定在上壳体6顶部,两个飞行旋翼可以为多功能飞行器空中飞行时提供动力,下壳体9中部设有横向的固定板42,固定板42上设有导轨滑块装置32,导轨滑块装置32包括设于固定板42上的侧飞行翼导轨41,所述侧飞行翼导轨41上设有两个可自由滑动的侧飞行翼滑块40、43,侧飞行翼滑块40上固定设有电机C 31,电机C 31上设有第一侧飞行旋翼30,侧飞行翼滑块43上设有电机D 39和与电机D 39相连的第二侧飞行旋翼38;第一侧飞行旋翼30和第二侧飞行旋翼38结构与飞行旋翼一样,可以为空中飞行提供动力。第一侧飞行旋翼30和第二侧飞行旋翼38通过丝杆螺母机构带动可伸出上壳体6和下壳体9的两侧相结合处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6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