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接通话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0277.7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5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费树明;蔡锴;崔立军;傅友;杨溢;于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58 | 分类号: | H04M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40112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终端 转接 拨打 存储介质 请求信息 输入界面 拨号码 通话 呼叫请求 建立通话 通话连接 通话双方 自动中断 携带 消息发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转接通话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二用户终端与第一用户终端建立通话;第二用户终端接收代拨打第三用户终端电话号码的请求信息;依据请求信息,第二用户终端显示代拨号码输入界面;第二用户终端在代拨号码输入界面输入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并将携带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终端;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携带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消息后,显示是否接受拨打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界面;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接受拨打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输入后,自动中断与第二用户终端的通话连接,并自动向第三用户终端发出呼叫请求。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可使通话双方转接变得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通话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电话用户A需要联系某电话用户C,但是却不知道用户C的电话号码,于是打电话询问电话用户B。电话用户B如知晓用户C的电话号码,则通常会在电话里口头告知用户A、由用户A做记录,或挂断电话再使用短消息发送给用户A。用户A由此获知用户C的电话号码,再重新拨号,才能最终联系上用户C。
如前所述,对于上述场景,都需要通话一方以口头或短信的方式将第三方用户的号码告知对方,再由对方挂断当前通话后重新拨号,整个过程非常繁琐,对通话双方而言都很不方便。且以口头方式告知电话号码,还很容易出现听写错误、电话打错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感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通话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话转接过程繁琐,对通话双方而言都很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通话方法,方法包括:
第二用户终端与第一用户终端建立通话;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接收代拨打第三用户终端电话号码的请求信息;
依据所述请求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显示代拨号码输入界面;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在所述代拨号码输入界面输入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并将携带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携带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消息后,显示是否接受拨打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界面;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接受拨打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输入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自动中断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的通话连接,并自动向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发出呼叫请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通话装置,装置包括:
通话建立模块,用于第二用户终端与第一用户终端建立通话;
代拨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接收代拨打第三用户终端电话号码的请求信息;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请求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显示代拨号码输入界面;
输入与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在所述代拨号码输入界面输入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并将携带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携带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消息后,显示是否接受拨打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界面;
呼叫请求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接受拨打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的输入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自动中断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的通话连接,并自动向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发出呼叫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02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销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家庭传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