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伪麻黄碱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4652.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9/52;A61K47/38;A61K47/10;A61K31/137;A61P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银凤;万志香 |
地址: | 5102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黄碱 缓释小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伪麻黄碱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伪麻黄碱缓释小丸的制备是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伪麻黄碱丸芯,再利用热熔包衣技术对上述丸芯依次包缓释层而制得,包衣材料无需使用任何溶剂。本发明涉及的脂质材料与具有表面活性的亲水聚合物等的组合物运用热熔包衣技术制备伪麻黄碱缓释小丸,既可发挥热熔包衣技术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高效、可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又可使药物能按需释放并释放完全,释放曲线与参比制剂具有一致性,并能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伪麻黄碱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塞、流清鼻涕,其盐酸盐、硫酸盐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半衰期较短(平均为7h)一般1日给药3次。根据临床需要,将伪麻黄碱制成缓释给药系统后,再与H1受体拮抗剂(如盐酸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复配协同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在美国这种复配后能制成一天给药一次的复方缓释片剂有等,国内也有用缓释小丸技术仿创研制。
上述复方缓释制剂是运用双层异步释药缓释片技术、流化床溶剂包衣双相缓释小丸技术制备。但缓释片的释药均匀性较差、体内药动学的个体差异较大;溶剂包衣缓释小丸制备过程含有有机溶剂、采用含溶剂包衣法,存在挥干和回收溶剂、防静电和防爆等安全、耗能、环保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填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药物、生物利用度高的新型伪麻黄碱缓释小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伪麻黄碱缓释小丸的制备方法。
小丸(俗称微丸),是用药物与辅料混合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口服制剂,粒径为毫米级,通常为0.25~2.5mm。小丸剂是多单元型给药系统,比一单元的缓释片剂具有总体释药均匀、体内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小等优点。
制备小丸的方法有很多,如挤出-滚圆法、离心-流化床造丸法、包衣锅制丸法、沸腾床或流化床制丸法、熔融制丸法、振动喷雾制丸法等。其中挤出-滚圆法应用最为广泛,因为用此法所得小丸大小均匀、粒度分布窄、药物含量均匀。但需挤出/滚圆的物料要求具有适当的塑性、刚性等,因此小丸的制备处方需要加入适当的辅料,如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润湿剂等,也有的辅料自身具有或复配后具有上述多种功能。
对小丸进行功能性包衣要根据小丸的释药特性采用不同的包衣材料、包衣工艺,根据包衣液是否含溶剂可分为有溶剂包衣、无溶剂包衣。
无溶剂包衣方法包括:热熔包衣、干粉包衣、静电包衣、压制包衣、光熟化包衣等。热熔包衣技术是把包衣材料以熔融的状态包覆于药物或含药混合物表面,与有溶剂包衣技术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无需使用任何溶剂,免却溶剂的蒸发和处置的程序,包衣效率高时间短,适宜某些易水解、不宜采用水性包衣系统的药物,脂质材料密度低使其缓释包衣小丸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总之,热熔包衣是一种安全、环保、节能、高效、可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新型包衣技术。
具体到本发明,由于盐酸伪麻黄碱黄碱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包衣液中的水、乙醇会使丸芯中的药物迁移至小丸表面而改变缓释效果;一般的不溶于水的缓释包衣,特别是疏水性的脂质材料热熔包衣,会使药物释放速率不断减慢、释药不完全。
本发明的实施即所述的伪麻黄碱缓释小丸包括含伪麻黄碱的丸芯和其外的缓释层,其中缓释层采用脂质材料热熔包衣技术制成;缓释小丸组成如下:
(1)丸芯含有如下质量百分含量(以丸芯重量计算)的组分:
(2)缓释层含有如下质量百分含量(以丸芯重量计算)的组分:
脂质材料 8%~50%
致孔剂 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4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