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6533.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周龙飞;曹晓艳;董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莱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L27/54;A61L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董天宝;于宝庆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植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基体和负载在基体上的快释微胶囊,快释微胶囊的壁材为相变温度接近人体体温的相变材料,快释微胶囊的芯材为生物功能活性物质。通过在医用植入物的基体上负载特定相变材料作为壁材的快释微胶囊,从而赋予普通医用植入物一定的生物活性,使其获得新功能。通过快释微胶囊的引入可以避免芯材在运输、手术等过程中受外界干扰而造成的脱落、损失,并能在植入体内后实现生物活性功能物质的快速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国人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及国内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骨科医用内植入物消费市场,在齿科市场也拥有巨大潜力。近年来围绕骨科和齿科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步,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针对骨组织工程支架、引导组织再生膜、骨钉、骨板、网板等骨科、齿科类医疗器械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新型材料与技术陆续应用于医疗器械当中,丰富了医疗器械的种类,同时也赋予了传统医疗器械一些新的功能与作用,然而研究多集中于在新材料应用、结构设计、复合技术等领域,对医疗器械功能性改进方面的研究仍较少。
本发明主要从功能性医疗器械的角度着手,以现有或正在设计的部分骨科、齿科植入物为主要基体,并在基体上负载生物功能活性物质,以实现在生物体内相关活性粒子或功能性粒子的释放,使普通植入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获得部分新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制备方法,通过在医用植入物的基体上以特定的方式负载适当的生物功能活性物质,保持相关生物功能活性物质的活性,并且实现其在生物体内的适时释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植入物,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基体和负载在基体上的快释微胶囊,所述快释微胶囊的壁材为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在室温下为固态,在体温下为熔融液态,所述快释微胶囊的芯材为生物功能活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体上还负载有缓释微胶囊,所述缓释微胶囊的壁材为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所述缓释微胶囊的芯材为生物功能活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相变材料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或聚乙二醇。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脂肪醇酯的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脂肪醇酯为脂肪醇烷基链为C12~18的丙烯酸酯,优选为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十六酯。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脂肪醇酯的质量比为(1~3):(8~10)。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快释微胶囊与缓释微胶囊的外径分别为10-380μm。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选自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或其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选自明胶、琼脂、壳聚糖、海藻酸钠、淀粉、纤维素、I型胶原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生物可吸收聚合物选自聚乳酸、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消旋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聚乙烯醇、聚对二氧环己酮、聚氨基酸衍生碳酸酯、聚原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生物功能活性物质选自促生长、抗菌、诱导生长的功能性物质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莱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莱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6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