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的模具钢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2843.7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坤;吴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6;C22C38/44;C22C38/46;C22C38/50;C22C38/52;C22C38/60;C22C33/04;C21C7/00;C21D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钢 高韧性 制备 钢水 退火 稀土包芯线 研磨设备 研磨 电极棒 铸锭 保温 稀土 捆绑 融入 重复 | ||
本发明属于模具钢的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高韧性的模具钢制备方法,针对现有的模具钢韧性较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选取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然后将选取的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分别利用研磨设备进行研磨操作。本发明中的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在钢水融入的过程中,加入了电极棒捆绑稀土包芯线的稀土,使得钢水中的V、Mo、W、Cr、Sr、Co、S、T、Si、Be和Ni元素均匀分布,且对铸锭进行Ca处理和Al处理,并重复进行2‑3次退火操作和保温操作,进而得到高韧性的模具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钢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韧性的模具钢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模具钢即是高速钢的一种,是特钢中的特钢,广泛应用于制造高速切削用车刀、复杂铣刀等精密加工工具以及高载荷模具、航空高温轴承等。随着现代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工速度和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对高速钢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14年,世界高速钢需求总量达到40万吨,其中我国需求量约20万吨,产量约16万吨。
现有的模具钢由于韧性较差,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为了解决模具钢韧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韧性的模具钢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韧性的模具钢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韧性的模具钢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选取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然后将选取的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分别利用研磨设备进行研磨操作;
S2:S1中所述的经过研磨处理后的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分别利用过滤设备进行过滤操作;
S3:S2中所述的经过过滤后的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添加到钢水中,且钢水放置于真空电炉中,真空电炉的内部初始温度设置为1000-1200℃,真空电炉的内部并加入电极棒捆绑稀土包芯线的稀土,然后真空电炉以20-40℃/min的速率进行升温,直到真空电炉内部的温度升高到1500-1600℃,此时对真空炉体内部的钢水进行2-3次翻包,最后钢水再采用LF+VD+ESR复合精炼工艺进行精炼;
S4:S3中精料后的钢水利用铸锭设备进行铸锭,铸锭设备的保持时间设置为20-30min,得到250-350kg的铸锭;
S5:S4中铸锭依次进行Ca处理和Al处理;
S6:S5中所述的铸锭利用退火设备进行退火处理,退火设备的退火温度设置为850-870℃,且退火设备的退火时间设置为3 h;
S7:S6中所述的退火设备的内部温度升高到940-960℃,然后退火设备对内部的铸锭进行保温操作,保温时间设置为20-40min,最后退火设备利用水冷设备对铸锭进行水冷处理,直到铸锭的内部冷却到680-720℃;
S8:S7中所述的铸锭再重复2-3次步骤S6和步骤S7,然后利用水冷设备冷却到室温,得到高韧性的模具钢。
优选地,所述S1中,研磨设备为研磨机,且研磨设备的转速设置为1500-2000r/min。
优选地,所述S2中,过滤设备为过滤机,且过滤设备用于对研磨处理后的原料V、Mo、W、Cr、Sr、Co、S、T、Si、Be和Ni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2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