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4054.0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0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项小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5/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阳志全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设于第一基板内表面的色阻以及分别设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外表面的上偏光层、下偏光层;上偏光层包括靠近第一基板的第一金属线栅和远离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线栅,第一金属线栅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金属线,第二金属线栅包括多条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的金属线,且第一金属线栅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至少覆盖相邻两个色阻之间的间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使用金属线栅代替传统的偏光片,并在第一基板上利用相互垂直的金属线进行遮挡,可以省去原本的色阻间的黑色矩阵,简化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程,并能提高偏光结构的透光率和对比度,提升显示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偏光片是将一般不具有偏极性的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光学元件,一般所有的液晶面板都有上下两片偏光片,其中一个是起偏器,一个是检偏器。偏光片起到光开关的作用,液晶显示器必须依靠偏振光才可成像。背光模组负责为液晶屏显像提供最基本的光源,但送出来的光线方向性不一致,呈放射状,下偏光片则承担了将光线的方向规范成一致后再送往液晶层的工作。
传统的偏光片是一种复合膜,是由偏光膜、内保护膜、压敏胶层及外保护膜组成,其最基本的结构是由两面耐水性好的三醋酸纤维素膜(TAC)夹一层能产生偏振光线的聚乙烯醇膜(PVA)。然而,传统偏光片组成结构的原因限制,造成上下偏光片的光线透过率只有38%~48%,极大地消耗了背光能量,而且偏光片也必须结合黑色矩阵(BM)配合使用,导致液晶面板的制程复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以省去BM,简化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程,并能提高偏光结构的透光率和对比度,提升显示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填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阵列地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内表面的色阻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外表面的上偏光层、下偏光层;所述上偏光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金属线栅和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线栅,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金属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至少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间隔。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金属线栅的每条金属线均由多段间隔设置的子金属线组成。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相邻两段所述子金属线之间的间隙为200nm±20nm。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间隔内。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线栅的厚度为50~300nm,宽度为20~300nm。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偏光层还包括透明绝缘层,所述透明绝缘层同时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金属线栅,所述第二金属线栅设于所述透明绝缘层表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偏光层包括第三金属线栅,所述第三金属线栅包括与所述第一金属线栅的金属线平行的金属线,且所述第三金属线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至少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间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制作阵列的色阻,相邻两个色阻之间形成间隔;
提供一第二基板,将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对位组立,形成液晶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4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光学压圈压力量化装置
- 下一篇:水冷排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