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2600.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辛成男;邹洋;田洪生;王海明;杨素素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张浪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具有 车辆 | ||
1.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1)及车门防撞梁(2),所述车门内板(1)沿着车辆高度方向设置的搭接部(12)上设置与A柱下段连接的第一上铰链(3)及第一下铰链(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还包括加强机构(5),所述第一上铰链(3)和所述第一下铰链(4)设置在所述搭接部(12)一侧,所述加强机构(5)设置在所述搭接部(1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上铰链(3)与所述搭接部(12)连接后与所述加强机构(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下铰链(4)与所述搭接部(12)连接后与所述加强机构(5)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车门防撞梁(2)的一端与所述加强机构(5)的中部连接,所述车门防撞梁(2)的另一端朝车辆的后方延伸且与所述车门内板(1)连接,所述车门防撞梁(2)的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可与B柱接触配合的传力机构(6),所述传力机构(6)包括嵌入设置在所述车门防撞梁(2)内的安装部(61)以及与所述安装部(61)呈阶梯状设置的支撑部(62),所述支撑部(62)抵顶设置在所述车门防撞梁(2)的端部,所述支撑部(62)上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可与B柱接触配合的传导部(63),所述传导部(63)对应的所述车门内板(1)及车门护板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11),所述传导部(63)从所述避让孔(11)穿出与B柱接触配合,将所述车门防撞梁(2)所承受的Y方向载荷传递到B柱,进而传递给汽车车体,所述传力机构(6)的所述传导部(63)朝车辆后方的一侧面与后车门第二下铰链(7)的前缘端面间隙配合,将所述车门防撞梁(2)所承受的X方向碰撞载荷传递至后车门所述第二下铰链(7)及车体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5)包括防撞梁连接部(52)和位于防撞梁连接部(52)两侧的铰链连接部(51),所述防撞梁连接部(52)的厚度大于铰链连接部(51)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铰链(3)的一端与A柱下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内板(1)的所述搭接部(12)和所述铰链连接部(51)的第一连接端(511)连接,所述第一下铰链(4)的一端与A柱下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内板(1)的所述搭接部(12)和所述铰链连接部(51)的第二连接端(51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511)设置为梯形机构,所述第二连接端(512)设置为长条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防撞梁连接部(52)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车门防撞梁(2)嵌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防撞梁连接部(52)设置安装孔的位置相应设置有第一连接压块(53)和第二连接压块(54)用于固定所述车门防撞梁(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梁(2)、所述加强机构(5)及所述传力机构(6)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1)的所述搭接部(12)安装第一上铰链(3)和第一下铰链(4)的安装孔位置相应设置内板加强板(8),所述内板加强板(8)上设置定心螺母(9),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加强机构(5)的铰链连接部(51)、内板加强板(8)、车门内板(1)与第一上铰链(3)或第一下铰链(4)连接。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26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监控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滑动门的支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