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5540.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3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梁嘉宁;石印洲;孙天夫;薛敬伟;刘小青;林定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2 |
代理公司: | 44486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策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装置 散热壳体 散热腔 发热器件 注入孔 底板 导热 导热界面材料 热传导性能 表面涂抹 发热物体 开口对准 散热方式 散热技术 散热效率 散热需求 相变液体 导热柱 封堵件 密封槽 密封件 热传导 倒扣 嵌入 开口 延伸 | ||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盛装导热相变液体、且一侧开口的散热腔,所述散热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散热腔内注入所述导热相变液体的注入孔,所述注入孔连接有封堵件,所述散热壳体设置有所述散热腔开口的一侧与设置有发热器件的底板相连接,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一端延伸靠近至所述发热器件的导热柱,所述导热柱间隔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导热柱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腔的底部,另一端延伸靠近所述发热器件,且所述导热柱不与所述发热器件朝向所述导热柱的顶面接触,各所述导热柱延伸靠近至所述发热器件的一端依据所述发热器件的形状而长短不一,从而各所述导热柱组合形成有能够容纳所述发热器件的容纳腔,注入的导热相变液体的液面与最短的导热柱的顶端接触,所述散热壳体的外沿上还设置有安装压耳或固定孔,所述散热壳体上开设透明耐热的视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热柱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导热相变液体流动传热的导热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绕所述散热腔的开口或所述发热器件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底板与所述散热壳体间连接间隙的密封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槽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密封螺丝或密封胶水。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
7.一种散热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盛装导热相变液体、且一侧开口的散热腔,所述散热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散热腔内注入所述导热相变液体的注入孔,所述注入孔连接有封堵件,所述散热壳体位于所述散热腔开口的一侧与设置有发热器件的底板相连接,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一端延伸靠近至所述发热器件的导热柱,所述导热柱间隔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导热柱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腔的底部,另一端延伸靠近所述发热器件,且所述导热柱不与所述发热器件朝向所述导热柱的顶面接触,各所述导热柱延伸靠近至所述发热器件的一端依据所述发热器件的形状而长短不一,从而各所述导热柱组合形成有能够容纳所述发热器件的容纳腔,所述散热壳体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件,所述散热壳体的外沿上还设置有安装压耳或固定孔,所述散热壳体上开设透明耐热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步骤包括:将所述密封件嵌入到所述密封槽内后,使所述散热壳体的开口对准所述发热器件,然后倒扣在所述底板上并固定,随后通过所述注入孔向所述散热腔内注入导热相变液体,并使注入的所述导热相变液体的液面与最短的所述导热柱的顶端接触,使用步骤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5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